办好出院手续时,我刚要转身回家,忽然看到大门口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一身黑色西装打扮的小胡子,带着标志性的咧嘴笑容,正候着我。
“老朋友,别来无恙?”我笑笑地迎了上去。
“空尼奇瓦,”小胡子说了一句日语,然后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道:“叩齿庵,渡边云子,叫你的,去。”
“什么?叩齿庵?你叫我去那么?”我顿时起了疑惑。
“对,叩齿庵。”说完这句,小胡子转身离去,很快就不见踪影。
尽管不知道此意为何,我还是慢慢朝城南的叩齿庵走去,一路脑海里回忆着关于这座古庵的一些传说……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使。到达州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韩愈看到百姓如此热情,十分激动,突然前面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
韩愈定睛一看,此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脸方额阔,远看还一表人才,可近前时却叫人害怕:原来他有两个暴出的大牙,骤看如寺庙里狰狞的罗汉!
韩愈顿生不悦,只是僚吏既无阻拦,身为刺史如果呼叱发作就会有失身份,于是只好忍着,心想此人一定是个恶僧,他若有愚惑百姓之举,定把他两个大牙拔掉。
到了太守府,韩愈盘问和尚何来,知其为济生庵得道高增大颠,功德圆满且法力高强。次日,韩愈刚升堂办理州务,跟班便呈上一小包东西,说是大颠和尚差人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原来是两个大门牙,另外是一纸倡话,字体浑厚端庄,书“儒以仁为本,佛亦济众生。道异旨自同,会我海屿边。”
据说,大颠和尚这举动使韩愈内疚无比,觉得自己单凭相貌轻率地对一个人下结论,枉曲了好人,实不应该。于是当堂挥笔写了“叩齿庵”三个大字,命人送道到济生庵,这便是“叩齿庵”的来历。
不知不觉,我已经来到叩齿庵门前。时至今日,叩齿庵已经掩映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可依然香火缭绕,信众如云。究竟渡边云子叫我来这的意图是什么,我暂时不得而知,但我还是走进了这座古庵之内。
一跨过高高的门槛,我就被这座精致的建筑所深深吸引了: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进,首进为金刚殿,二进为大雄宝殿,三进为藏经楼,结构都十分恢弘严谨。古庵院内广植花木,飘香之处叫人醒脑提神,尤其当我看到大雄宝殿阶前两株百年古榕骑石缝而生、矗立南天时,赞叹之情油然而生。
走走停停间,我已来到为古庵配套而建的东院。这里是平日僧人饮食起居之处,香客稀少,清净得很。我正欲离去时,忽然看到院中凉亭中有一道风仙骨的老僧正在品工夫茶,一副怡然自得的情景。
我走了半天,此时口中正干渴难耐,于是走了过去,想讨杯茶水解渴止乏。
“老神仙你好,”我做了个揖,恭恭敬敬地说,“小生碰巧路过,欲借您的茗茶一饮,请问意下如何?”
谁知我保持了这礼数半天,老僧眼皮抬都没抬,旁若无人地举起茶盅,自斟自饮,搞得我尴尬无比,喝又不是,走又不是。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老僧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让我愣了一愣。
第六十一章 对诗饮茶
我心知,老僧突然飙出的这句话,其实是一句诗词来的。
记得以前爷爷在世的时候,也是茶道中人。他不仅酷爱品茶,也喜好诗歌,每每挥毫之间,大多与茶事有关。小的时候我耳濡目染,倒是背得不少茶经。我记得这句出自唐朝皎然的《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当下不敢怠慢,回答道:“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老僧依旧头都没抬,兀自又添上一盅,置在嘴边吹了吹,一饮而尽后,才又说出一句:“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这句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尝茶》中的上阕,我稍加追忆,边做对答:“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老僧这才抬头望了我一眼,眼睛深邃过人,让人但觉此人高不可测。
老僧放下茶盅,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字:“茶……”
听到这字,我脱口而出:“香叶,嫩芽。”
老僧眼中精光咋泄,接口道:“慕诗客,爱僧家……”
见此状,我也毫不含糊地回答:“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老僧这句中已包含些赞许之意。
我也有些沾沾自喜地应对:“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其堪夸!”老僧说完这最后一句,然后就是仰天一笑,爽朗无比,而又中气十足。
“坐。”老僧止住笑声,扬手示意我坐在他身边。
我毕恭毕敬地坐下,心里却暗道:这年头,喝口茶都要大费周章,着实不易!
老僧摆出另外一茶盅,又满上茶水,示意我喝茶。就在这过程,我已经看出,老僧的茶具虽然老旧,可实为紫砂中的上品,古朴苍拙,极耐把玩。
我不由得正襟严坐,小心翼翼地捧来口径只有银元大小的茶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