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韦利茨:《被出卖的士兵》,莫斯科,1965年第75—77页。
②他受命将大批炸药放在4号车间的墙下,——作者注。
费策尔返回来了……
‘点着了!’他喊了一专,便趴在地上……
一阵耀眼的闪光!车间的墙壁慢慢地倒塌下去……黑灰色的浓烟包围了我们。烟雾熏着眼睛……强击队通过障碍物,急速地冲进烟雾中。
当烟幕消散后,我看到车间的整个右角被炸塌了。第一批工兵通过十米宽的缺口,沿着刚刚炸下来的石块爬过去,冲入车间……我看到,第二强击队也在左边冲入车间,开阔地上的进攻进攻得也很顺利。战斗警戒队也在向前推进。但突然间,一种绝望的恐惧笼罩了我的心头。……我跳进跟前的一个坑里,踩着一大堆碎砖向上爬……
我从大弹坑里向四周张望……在这儿防守的防御者,占有绝对的优势……受命从这儿向前冲的士兵,随时都得看着脚下,否则,掉进乱七八糟的钢筋里,就象上钩的鱼,吊在半空中。深深的弹坑和重重的障碍,迫使士兵们沿着跳板、注意保持平衡、鱼贯而行。而俄国的机枪手们早已瞄准了这些地点,从暗楼、地下室飞出的弹雨都集中到这儿。在墙壁的每个突出部后面,都有一个红军战士守候着入侵的士兵,准确地扔出手榴弹。防御准备得很出色……
我从弹坑里跳出,刚跑了5步,又被火力压在地上。
旁边躺着个上等兵,我推了推他,呼唤他,没有回答。我敲了敲钢盔,他的头垂歪到了一边。一张死人的畸形颜容对着我。我急忙向前跑去,又绊在另一个尸体上,我翻滚到弹坑里……
我斜对面是一个个圆锥形管道,狙击手通过它向我们射击。我们用喷火器对付他们………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这是他们向我们扔手榴弹。防御者采用一切手段进行抵抗。是的,这是些顽强的小伙子!……
我当即下达命令:原地卧倒,等夜幕降临后,撤回到防御阵地!就这样,结束了进攻。一切都是徒劳。我简直不明白,俄国人从那儿来的这股力量。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突破过多少坚固的正面和筑垒防线,克服过多少有工事构筑的江河障碍——河川和运河,夺取了多少精心构筑的火力点和抵抗基点,占领了多少城市和乡村……可是在这儿,在伏尔加河面前,连一个工厂也夺不下来!……我看到,我们是多么虚弱。
我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开始进攻时,我们营有190人,现在将近一半受伤,15—20人死亡。这意味着,这个营再也不存在了!不会给我补充兵员了。”①
①韦利茨:《被出卖的士兵》,莫斯科,1965年,第77—79,81—82页。
我从韦利茨大尉的书中摘录这些段落,是为了让敌人来供述一下11月的战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敌人虽无理性,却也骁勇;虽嫌盲目,然亦剽悍;尤其是敌人组织城市进攻战的技能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性。但同时我们还看到另一景象,即参加战斗的只是士兵、司务长、中尉和大尉衔军官。希特勒的将军们到那儿去了?正如我已说过:近卫第39师师长C·C·古里耶夫将军、政委E·E·切尔内绍夫和参谋长札利久克中校,离工厂车间只有300米;而冯·施韦林将军——进攻“红十月”工厂的那个师的师长,却躲在远离工厂和战场约10公里的拉兹古利亚耶夫卡镇。
我们不能忘记,工厂的工人、工长和工程师们在迷宫似的车间、通道、地面和地下管道为我们的部队带路。他们与红军战士一起,穿过下水道,出现在有利阵地,狠狠地打击敌人。
5
击退敌11月11日至12日的进攻后,尽管集团军已是第三次在伏尔加河畔被分割,但所有的城市保卫者,从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到普通战士都明白,这是敌人的最后一次进攻了。我们深信,敌人目前不可能再象10月份那样组织兵力,并得到新的技术装备、特别是坦克、弹药和燃料。而没有这些,特别是没有技术装备,敌人是奈何不了我们的。
大家都深信,下一次强大的、势不可挡的突击,该由我们的部队来实施了。始于7月下旬的战斗进程,已为此创造了一切条件。
11月12日后,保卢斯没有停止其主动的进攻行动,战线上没有、而且不可能有安静下来的时刻。希特勒最高统帅部不想承认进攻遭到挫败。于是,数月前在斯大林格勒战线各地段开始的交战,仿佛有惯性一样,一直持续到11月19日。我们直接面对敌人,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们一直对敌实施反击。只要敌人不放下武器,斯大林格勒的保卫者就要履行自己神圣的使命,牵制住敌兵力,并歼灭他们。
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援助脱离集团军主力的柳德尼科夫师。该师的处境很危险:它北、西、南三面受敌,而东面又被满是冰排的伏尔加河切断后路。
我们在2、3天内断断续续地送去了一些弹药和食品,运出了一批伤员。
我们只得想法从右岸战斗队形里尽量抽出一定的武器。首先,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斯梅霍特沃罗夫师的全部人马编成一个团,即第685团,在戈里什内师右翼后面集结,然后,沿伏尔加河由南向北反击敌人,以同柳德尼科夫师汇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