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猴头毒蛾飞走了以后,殷骞一直都高度紧张地注视着周围,生怕其偷袭,不住地催促我道:“老贺,快走吧!别管这死人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要是不快点儿走,咱们恐怕要遭殃啊!”
没办法,我只得放弃继续研究那具尸体的想法,跟着他又过了河。
这回我们加快速度,一路小跑经过凉亭,没多远就到了一片建筑群的面前。
如果没有猜错,这里应该就是整个山洞的中心地带了,小土路在这里已经变为石子路,面前的空地上,路两旁整整齐齐地砌了九排石屋,每边每排是三间,一共五十四间。路的尽头是一座三层,高十来米的白色石砖祭坛,面积不算大,祭坛的最顶上一层摆着张椅子,椅子后面居然还砌了堵几平米的青砖墙。
“我说伙计……这个东西咱们在哪儿见过吧?!”殷骞直勾勾地盯着祭坛最上方的东西问我道。
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不是那把椅子,而是椅子背后的墙。因为这面墙上还开着一道拱门,大小仅够一人直立通过,拱门正中靠上的位置上,还挂着一盏奇形怪状的灯,和我们之前在不禅寺里面看到的那堵墙和那扇门,几乎一模一样!
……难道这里和武则天还有联系?
殷骞见我不答话,照直朝祭坛走了过去,我看目前似乎没什么危险,也由得他去看,自己则走到路旁,先观察起了两边的石头小屋。
这些个石头屋可谓是袖珍之极,从外表看似像是屋子,但长宽高均只有三米左右,通身用白色的石料砌成,上面不但雕龙画凤,有的一整面墙还刻满了那种密密麻麻的蝌蚪文。
屋子都有门和窗,和屋子是一体的,但极小,我觉得只是雕了个样子出来而已,让人看起来像是间房。
试着推了推门,果然纹丝不动,好在窗子是镂空的,我把脸凑上去,仔细地瞧了半天,竟然发现里面除了一张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床,其余什么都没有,但床上似乎躺着个人。模样看不到,周身上下都用黄绸给裹了个严严实实,显然是早就放进来的。
连着看了三间房,里面居然都躺着一个人,而且无一例外,全是黄绸裹身,包得严密不已。
……哦!~我明白了!敢情这些看似像是房子的东西,其实都是棺材!这里果然是一处陵墓,只是不知道这些被安置在房屋型棺材里的,又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风俗?居然选如此一种奇形怪状的棺材?
我粗略地算了算,如果享受这种规格待遇的都是帝王级人物,五十四口“棺材”就是五十四个人,按一个帝王在位三十年,那可就是一千六百多年啊!
我还在震惊中,殷骞却早已爬到那祭坛顶端观察了半天,此时回头朝我喊道:“唉!老贺,你过来你过来!让你看样东西!”
我当他有了什么新发现,赶忙顺着石子路跑过去,来到祭坛下。这三层祭坛在不禅寺也见过,形状制式几乎一样,下面两层有楼梯,供人上下,最上面一层高高立起,用来放供奉的物品,没有楼梯,禁止上去。可这个唯一不同的地方是,面向我的这边虽然看似没有楼梯,可背后却修了一段窄窄的台阶,通往殷骞所站着的最上层。
第一百三十四节 鸣号防风
爬上来,这堵石墙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观察了一下,毫无奇妙之处,最普通的青石砖,最常见的砌墙办法,就单单垒了这么一小截。连墙上的那扇拱门,也最平常不过。如果把这一段墙放在任何一个老房子或是老城墙上,我都不会多看哪怕一眼。反倒是这些古人,居然将其当做神灵一样供奉,实在无法理解。
不过呢,要说特别的地方也有,就是拱门上面那圆弧的中间,挂着一盏铜灯。不禅寺的那道墙上的门里也有,但当时我俩根本就没有功夫去看,也没靠近,所以若要分辨出来是否一样,还真没印象。
倒是这铜灯的样式非常奇特,成圆筒形,直径能塞进去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长有大概二十公分,里面点蜡烛或是放灯油,外面被一层铜皮包得严严实实,只有正面中间的一个地方,挖了个普通邮票大小的方孔,大眼一瞧还以为是个风铃。
其实最吸引人的,还是墙前面的这把椅子。虽然落了很多灰,已经颇为破旧了,但从目前还能观察到的信息来看,这把椅子绝对价值不菲。如果我没有猜错,它应该是把龙椅。
其周身镀金,许多地方过了一千多年仍然烨烨生辉。线条粗狂但不失沉稳,上面虽然没有中原帝王龙椅上常见的龙,但层次感分明,一些花朵和古老纹饰的线条刚劲有力。在两边扶手的把上,居然奇怪地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对称的雕刻。左手处刻得是一块颇为扁平的圆盘,竖着成六十度角向外,上面纹路复杂之极;右手处则是一颗人头骨的模型,让人看了心底一寒。
看到这里,说实话我有些迟疑了。在龙椅上看到刻着骷髅头,而且还是在天天手都能摸到的地方,从古至今,估计还是头一次。
当然,殷骞关注的并不是这些,见我瞧得差不多了,问道:“你仔细听听,看能听到什么声音不能?”
“……”我听他这么说,暂时屏住呼吸,听了半晌,的确发现了有极细微的响声,抬头向殷骞求证道:“你是不是说……那种类似于发动机的嗡嗡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