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回来了,班里的战士便都围了过来,有的给他拿椅子,有的给他倒水,反正可以说是要多热情有多热情啊,大家都在询问着自己班这次所获得的任务是什么。见大家都这么热情的围了过来,房流娲看了众人一眼便说到:“好了,这没有什么啊,这次我们连是担任营里的第二梯队,而我们班则是承担着全排的尖兵任务,所以大家赶紧做好准备吧。按照营的部署,我们连将在明天下午进入阵地。这次我们的目标就是打下松原。”
听到班长这么说,班里所有的战士都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现在距离出发还有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所以大家此时都在抓紧准备着。吃过晚饭后,房流娲和其他的战士都早早的就休息了,因为明天将是面临一场大战,所以此时必须好好的休息,因为这战一旦打起来,估计没有两三天是不会结束的,如果再算上扫荡,清理战场的话,估计怎么也会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啊。
第二天吃过中饭后,按照规矩所有的战士都先把头发给全部剔光了,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了,所以对于此,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什么意见可发表的。理完发的战士,则坐在了一起,或着彼此间聊着什么,或是在热烈的讨论着对于战场形势的看法,而更多的战士则是围在了一起交流着各种技战术动作,这也成了二旅的一个习惯了,用以前带自己班长的话说,这就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随着号声的响起,连里面开始集合了。房流娲知道他们要进入阵地了,别看现在整个连一百二十人全部在这里精神抖擞的站着,等到这场战打完后,真正能完整的活下来的还不到一半,这主要是因为炮火掩护一直因为弹药供给不上,加上小鬼子的战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才造成了伤亡的增加。
在连长宣布完任务后,指导员便做了战前动员,然后部队便按照规定的线路进入了作战阵地,因为在他们之前已经有部队挖好了防御工事,所以这次他们只要接替原来守卫部队的位置就可以了,所以这次他们就不必再挖防御工事了,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是一种享受,因为战前谁也不愿意去消耗自己的体力,而挖防御工事则是一个很消耗体力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天气是刚刚进入冬末,虽然天气比以前是暖活了不少,但是这地却还是冻着的,有的几镐头下去还挖不出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所以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不用挖防御工事了,到也算是一件好事。
进入阵地后,按照连长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房流娲的班被安排在了第一道进攻线上,只要大炮响过后,城门被打开了,那么他们的连就会立即发动冲锋,顺势向城内冲去,争取一举解决城内的敌人,不给敌人半点喘息的机会。
按照连里的部署,房流娲将班里的战士给布置好了,全班被分为了四个战斗小组,第一小组是两名冲锋枪手和一个掷弹筒,指挥的是一个比自己晚了两个星期的盛篝。起初他听到这个名字也很意外,后来他才知道,他的原名叫剩狗,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好带,还养活,所以便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字,在进部队的时候,被教官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字,意思是希望他在以后的战斗中能象那盛大的篝火一样发挥出巨大的光和热来。而第二组则是自己带一个机枪组负责随后跟近,第三组是是一个狙击组带一个冲锋枪手,而副班长带着剩下的两名冲锋枪手负责压阵,一切都分配妥当后,所有的人都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在自己这方没有发动进攻前,自己这边所采取的态势就是防御。他们都在等待着,静静的等待着那个最先发言的部队。
第二百六十一章
第二百六十一章
完成了轰炸敌人机场的任务后,韦克剑便获得了难得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他除开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外,那其余的时间便是看资料了,因为这次在美国与对方进行技术交接的时候,自己说错了不少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对方不熟悉情况而被带了过去的话,估计这次自己就该闹很大的笑话了,所以在回来后,一有时间,韦克剑便开始疯狂的阅读起整个资料来,他感觉自己前段时间因为忙着各种事情,都快把自己所开飞机的资料给忘光了。
今天上午在忙了一阵后,韦克剑发现此时的自己已经做完了今天的事情,所以便打开了文件夹来,就见上面写到:歼七战斗机是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仿照前苏联米格二一鱼窝战斗机而制造的。其基型性能:翼展七点一五米,机长十三点九四五米,机高四点一零三米,机翼面积二十三平方米,机翼后掠角五十七度,实用升限一万七千五百米,正常起飞重量七千三百七十千克,正常着陆重量五千四百八十千克,机内燃油两千零八十千克,最大航程一千四八十千米,带副油箱可飞一千五百三十千米,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为两千一百七十七千米,巡航速度每小时九百七十千米,失速速度每小时二百一十五千米。起飞滑跑距离八百到一千米,着陆滑跑距离也是八百到一千米。
歼七战斗机,原型为苏联于一九六一年转让的米格二一F十三,分代为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我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有多种改型。
我国由五十年代末开始对米格二一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我国,尤其是生产技术。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一九六一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二一F十三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二一给制造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