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装备发射七点六二城五十一毫米步枪弹的M14步枪后不久,到了一九六零年,又出人预料地推出了五点五六毫米M16d,口径步枪,并在越战中充分体现了小口径的优势。在美军单方面换装的情况下,北约各国也都竞相研制小口径步枪及枪弹。与此同时,前苏联悄然推出了五点四五毫米口径AK74步枪。最终结果是,美国以五点五六毫米口径统一了北约,前苏联则以五点四五毫米口径统一了华约。
国际小口径的发展引起了我国的注意,其实早在美国人刚刚开始研制小口径步枪的同时,中国的轻武器专家就曾提出过小口径的问题,并初步认为步枪口径以五点八毫米为宜。一九七零年,在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制我国小口径步枪的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总后装备部在一九七一年三月的轻武器科研工作会上确定开始研制我国的小口径弹/枪系统。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小口径步枪论证工作开始了。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小口径论证是在“一窝蜂”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在全国有八个会战组从事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开始论证的口径有五种,即五点六毫米、五点八毫米、五点八一毫米、五点九八毫米和六毫米。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因此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徘徊之中。
一九七五年,总后决定成立专门的轻武器科研论证机构,组建了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在集合各方论证成果的基础上,一九七八年我国第一次提出发展五点八毫米枪弹和枪械及其战术技术的要求,并于一九七九年二月被中央军委以七九军字第二号文件批准立项研制,我国由此正式开始了五点八毫米口径枪械的研制工作。但是,我国应选择什么口径的争论并没有停息,军内外不少人主张仿制美国的五点五六毫米口径或前苏联的五点四五毫米口径步枪,认为这样有利于外贸出口,而且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由于受口径问题干扰,五点八毫米枪族的研制工作徘徊不前,一直拿不出好的设计方案。一九八二年七月军队首长指示,“我军小口径枪族系统应尽快研制定型,早日装备部队”。为加快研制进度,经研究决定,先在八一式七点六二毫米枪族结构基础上改成五点八毫米口径。这就是后来的八七式五点八毫米枪族。八七式枪族系统于一九八六年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一九八七年被批准定型,命名为QBZ87式五点八毫米枪族和DBP87式五点八毫米普通弹。步枪定型后,被列为国庆四十周年阅兵装备,又对外形进行了改进。八七式枪族采用工程塑料弹匣、小握把及护盖,新设计了剑形刺刀。由于存在尺寸偏长、重量偏大、工艺落后等问题,八七式枪族只生产少量装备四个军区部队试用。八七式枪族是中国小口径步枪的开端,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特有的技术难点,为中国实现小口径化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一九八五年,总参、科工委发出三百五十九号通知要求:从作战使用任务和我国国情出发,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战术、技术、经济性、四化等方面,抓紧新型小口径枪族的论证工作。为落实总部指示要求,一九八六年,我国再次进行口径论证,经过对三种小口径武器和弹药大量的对比试验和分析,一九八六年十一月,提出了采用五点八毫米口径,可以发展成一种口径,五种枪械(自动步枪、班用机枪、短步枪、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通用两种弹(普通弹和机枪弹)的小口径枪械系列,能大幅度提高我军轻武器弹药通用化程度,显著增强步兵分队的作战能力。一九八七年,中央军委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小口径枪族口径问题,与会者一致同意选定五点八毫米口径,发展新一代小口径枪族。至此,经过中央军委两次决策并最终确定,我国新口径枪械的发展开始了新的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苏关系恶化,决定了我国必须要走一条自己的小口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我国能特立于两大政治集团之外推出自己的五点八毫米口径是十分英明的选择。近几年有关轻武器口径的争论又有抬头的趋势。先是在车臣战争中,五点四无毫米枪族遭到了俄罗斯士兵的指责和冷落,原因是口径这样小的弹药并不适合用于完成许多战术任务,在远距离上小口径弹缺乏足够的毁伤力,作为支援武器更不及七点六二毫米弹。相比之下,美国的五点五六毫米口径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五点五六毫米弹威力不足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美军(特别是特种作战部队)对五点五六乘四十五毫米弹的终点弹道性能一直不满意,他们需要一种对人体有更大停止作用的枪弹,对现有的五点五六毫米枪弹不下大力气改造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我国因选择五点八毫米口径为枪弹的设计留出了很大的余地,不但杀伤性能远优于五点五六毫米和五点四五毫米,而且形成了由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组成的小口径系列,令欧美各国望而兴叹。
在新一代五点八毫米小口径枪械系列指标要求方面,我国提出在总体性能上力争达到同类武器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使步兵班具有点、面杀伤和打击轻型装甲的能力,增强夜间作战能力;明确提出采用“无托”型总体设计方案,大幅度缩短枪长和减轻重量的技术途径,要求采用铝合金、工程塑料和新的技术工艺,提高防护性能和质量要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新枪族的研制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组织了七家单位参加新枪族的方案竞标工作和选型试验。组织了轻武器行业内各方面专家进行了两次评审把关。这种招标竞争评优方式调动了各单位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使结构创新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为后续的枪族优化设计,研制性能优良的武器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