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王侯_贼眉鼠眼【完结】(844)

  朱允炆忍不住插嘴道:“……大宁府在朵颜三卫手里,他们都是蒙古人。”

  萧凡豪迈的一拍胸脯:“一年之内,臣有把握叫脱鲁忽察尔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着将大宁府还给咱们……”

  朱允炆:“……”

  “……北平曾是前元的大都,曾经的燕王府便是大都皇宫,迁都北平的话,不必大兴土木再造皇宫,国库的负担会降到最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平地处边境,时常与蒙古鞑子交战,大明立国以来一直布置重兵,而兵权是个很敏感的东西,交给谁都不放心,若是将国都定在北平,便可以由天子直接掌握兵权,不使兵权旁落,这对朝廷和天子也是大有好处……”

  “陛下,迁都关系着大明的国运龙脉,臣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出来的,因为这件事只有我们这一代才能做得到,到我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他们便没有这种魄力去做了,甚至于我们这一代,臣也只能在陛下春秋鼎盛,年富力强之时提出来,说句实话,臣担心陛下将来老了,失了进取开拓之心,凡事畏首畏尾,迁都之事永远都只是一个永远都决定不下来的空话,所以,臣只能在现在提出来。”

  ……

  君臣二人在文华殿内商议了几个时辰,这几个时辰里,萧凡将迁都的利害说得清清楚楚,随着一个个的字节跳动,一件关系着大明未来数百年国运的大事渐渐现出雏形。

  良久,朱允炆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虽然带着深思之色,却比刚才轻快了许多。

  不得不承认,朱允炆被萧凡说服了。

  除了那些客观存在的经济和军事需要,最打动朱允炆的,还是“居安思危”四个字。

  是的,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后人里面会不会出那么几个昏君暴君庸君,毫无疑问,将他们放在相对危险的地方,无疑比放在温室里细细呵护要强上许多,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不糊涂。

  迁都,就是把他的后代从温室中移出来,移到阳光和风雨并存的地方,让子孙们受着阳光普照的同时,也接受雨急风骤的锻炼,这样才能使他们强壮而睿智,不至于丢了洪武皇帝辛苦打下来的大明江山。

  长叹一口气,朱允炆笑道:“萧侍读,为什么你总是站在有道理的一面呢?”

  萧凡也笑了:“因为我一直都是讲道理的,迁都是为了我大明社稷,并非一己之私。”

  朱允炆迟疑道:“迁都北平,可北平离蒙古太近了……”

  萧凡豪迈一拍胸脯:“只要国都定在北平,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员供应,臣保证,五年内,将蒙古的草原大漠纳入我大明的版图!”

  朱允炆眼睛一亮:“此话当真?你真能征服蒙古?”

  “臣愿立军令状!”

  朱允炆欣喜之情乍现即逝,苦着脸道:“就算朕答应迁都也没用,朝中那些老顽固可不是省油的灯,这事若然提出,在他们眼里便是大逆不道,他们真会跟你拼命的……”

  萧凡继续豪迈的拍胸脯:“只要陛下答应,那些老顽固便包在臣身上,臣有把握让他们答应!”

  “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陛下,臣没打算说服,但臣能保证让他们屈服!”

  第七卷 一醉轻王侯 第315章 满堂倒彩

  说服与屈服,两个词最后的结果都一样,但过程绝对不同,前者温和,后者多少带了几分强迫的手段。

  萧凡是个懒人,也是个聪明人,从古至今,聪明人好像都是很懒惰的。

  关于迁都,萧凡只在意朱允炆的态度,只要朱允炆对迁都没意见,其他的都是浮云,他懒得跟那些顽固古板的大臣们摆事实讲道理了,雅士对着一群牛弹琴,牛听不听得懂是一回事,多蠢的雅士才能干得出这种事?

  出了皇宫回府,萧凡吩咐侍卫递名帖,请茹瑺,郁新,解缙,齐泰等奸党成员过府一叙。

  迁都一事,开始正式付诸于行动。

  茹瑺等人来得很快,英国公正式递帖邀请,众人纷纷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他们很清楚这位奸党首领惹事的能力,近日朝堂无事,天下太平,不甘寂寞的国公爷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萧府花厅内,众奸党齐聚一堂,笑容满面的互相寒暄闲聊,这两年奸党在朝中呼风唤雨,长势喜人,新皇登基更让他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当然,油水也越捞越多,权力和财富的增长,让这些人深深感觉到,原来当奸臣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诱人的利益让他们愈发坚定了一条道走到黑的决心。

  萧凡走进花厅的时候,便看到眼前一幕热火朝天的景象,一群人坐没坐相,口沫横飞的讨论着哪家青楼姑娘的胸大,昨天我那败家娘们儿又买了什么价值千金的碧玉花簪,前天跟某翰林学士对诗,我写了“山下一群鹅”的千古名句等等……

  萧凡笑容不改,心中却哀叹不已。

  为什么每次跟他们在一起,总是一副乌烟瘴气的景象?风景怡人的花厅被他们这一闹,搞得跟黑社会开的赌场似的,那叫一个妖气冲天,群魔乱舞……

  见萧凡进来,众人立马端正态度,纷纷站起身,恭敬的朝萧凡拱手见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