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表态说:“那好,那就这样定下来,我也通知我们公司领导,做好接待等辅助工作的准备。”
在我找陈导确定了拍摄日程的第六天,曾经彪柄历史千古的兵家经典战役——“背水一战”拍摄,就根据他的意思提前大都的永定河边展开了。
从一早开始,原来驻守在都城中的这部分官军,就开始向拍摄地集结。其中一万是步兵,一万是骑兵。
他们动身时,天还没有亮,大都很多老百姓还没有起来,所以并没有多少人看见这颇为壮观的行军。
他们到达集结地,时间也不过才——还是用现在的时间来表示吧——上午八点半左右。
这两万人分成了三部分,大约有七千人直接来到河边,将扮演韩信所率领的汉军,一万二千人则开进了已搭建好的军营,将扮演那个合演了此剧也历史留名的陈馀所率的赵军,还有一千军士则是扮演韩信派出的到赵军营寨插旗的奇兵。
剧组的人全力以赴,将那些挂着各种“助理”名头的成员派到几个集结点,负责指导那些官军如何行动,每个人都配备了送话器,只不过不是和我们操作员联络,而是听导演陈小谋指挥,一切行动将由他发布命令来执行。
为了提高效率,连摄影师都分成了三组,各自负责拍摄各自的场景。
拍摄还有一个亮点:出动这么多的官军,当然是为了展现大场面,但只从地面拍摄,则无法充分体现出这种大场面来,所以,开展了在虚拟世界的第一次空中拍摄。
至于所用的空中飞行工具,大家应该能猜想得到——就是空中飞车,曾经送史鼎到他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和谐国都城的飞车。
作为统筹全局的导演,陈导当然要在飞车上指挥拍摄。
和他同时上飞车的还有两个助理,一个就是我认识的于助理,他们将像军队中的参谋一样,负责向地面上的人传达“总司令”陈导的指令。
为了拍摄期间的协调沟通,我已把朱参军请到了现场。
其实,他自己也很想来,见识一下这新奇的电影拍摄场面。
作为绝对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我把他请上了飞车,我也就势陪在他身边,待在了这个飞车上。这可是个最好的看热闹位置。
可惜的是,我们所进的这个房间正是我们“谋杀”了史鼎的那个房间,尽管这里连一星血迹也看不到了,但我不知怎么总觉得还是能闻到一股子血腥味。
我担心朱参军这个电脑虚拟角色会不会鼻子比我们人类更灵敏,也会闻到这味道呢?
所以最后我还是另找了个房间,请他过去,我也稍稍安心了一些。
只是这里由于就挨着陈导他们的房间,不能安静地从空中欣赏正面的场景,总能听到那边他们的大声说话,不过,现场感可是更强了。
我过后才知道,这辆飞车原来是复制的,根本没有人(虚拟角色)在车上被杀死过。
看来我心中是真有阴影啊。
此外,由于飞车并不是由人现场驾驶而是由外边的技术部遥控,但飞行路线却又不固定,要根据陈导的要求随时改变飞行方向,所以技术部也派出了纪书强这样的强人,负责在飞车上查看方位报告位置。
而甄工则坐镇技术部,指挥人员操控,以保证陈导下令后经纪书强领航后能同步飞行。
看来制造简单的机械,操纵起来就麻烦,这世界上真没有两全的事。
没想到的是,在飞车就要飞上天的前一刻,钱智商也到了拍摄现场,登上了飞车。
由此可见,他有多么重视这第一场重头戏的拍摄。
第84章 首次拍摄(二)
我把钱智商介绍给朱参军,说这位就是我邦的“钱驸马”,这位参军还深感荣幸,连说“久仰”、“幸会”的,钱智商也以驸马的身份和他寒暄了几句。
其实,今天他本不必到现场来的,因为知道了最新的拍摄计划后,他马上“运筹于帷幄之中”,分派好了人员,确定了各守一摊,包干负责,连作为“预备部队”的机动人员都留好了。
不过,大概是为了万无一失吧,他还是过来了,也坐到陈导那个屋里去了。的确,要总揽全局,坐在这上边可是最好的位置。
地面三个大帐篷里,堆放着技术部复制的各种物品,据技术部的人说,剧组并未完全按当时的历史真实设计,陈导的要求是,一定要视觉效果好,反正现在的观众也搞不明白当年的东西究竟是怎么样的。
所以技术部根据剧组美术人员所提供的图样来虚拟这些铠甲,有革甲、铁甲等三四种,样式相当美观,分为大中小三个号,供兵士根据身材情况穿用。
武器有刀、剑、弓箭、矛这种长期通用武器,还有一度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很流行、到明清时已被淘汰的戈,拍摄完后,所有武器就白送给官军,大概戈是唯一对他们无用的东西,只能重新回炉了。
这时,我们的飞车已飞上了空中,就在“背水”的“汉军”的斜上方,高度有六十多米,看得挺清楚的。
我还不得不说,陈导那个“人海战术”确实是有道理的,这七千人的队伍,即使目前还是整整齐齐列队站立,从空中看已是黑压压一大片,如果成战斗队形,再与对方搅在一起,肯定会更壮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