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没注意,也没时间注意,机器人已经占用了他全部的精力。在他的规划中,施工机器人分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等五种。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滩铺机、搅拌机,压实机等常规产品都从国外采购,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应用物理研究院附属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改装件,将这些机器全部智能化。
东京协定的条款很精细,测试手段齐全,不可能绕过。F1的智能水平约等于十级双层体系的1.90,非常低。李庄考虑再三,研发了A18智能核心。为了让A18更聪明,他费了不少的脑筋进行软件方面的增强,并使用了WAI102中的新技术。
大型工程机械使用A18加S35混合智能核心,巨型工程机械使用S50智能核心,智脑实验室研发了新的高速计算服务器来支持这种很聪明的畸形怪物。
DWR主要生产中型、小型和和微型机器人,属于全新设计的施工机器人,不是改装品。中型施工机器人的主动力是柴油机带发电机和动力锂电组合,使用A18智能核心。小型和微型施工机器人则使用成熟的动力锂电组合加折叠聚光太阳能电池,都使用A18I智能核心。
空军帮了忙,对指定地块进行了精细的地形图扫描,将数据提供给联合技术公司,当然费用是不会少收的。
沙漠改造实验室已升级为沙漠改造研究所,从生物研究院调到星球改造研究院。这个名头吓人的星球改造研究院刚出来时让员工们愕然,李庄则被亲近人嘲笑了一顿,因为名字是他取的,管理层原定的名称是“环境改造研究院”。
沙漠改造研究所动用了维姬进行超级模拟,对改造后的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都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制定的施工方案得到了堪培拉和珀斯的批准。
为了避免刺激堪培拉和东京协定监督小组的神经,原定的补给和维修机器人,被联合技术公司员工取代。
“开始了,开始了!”
人群嚷嚷着,记者们举起照相机准备等机器人出厂来个特写。车间的设备检查完成,DWR代理总经理李庄按照操作规范推上总电闸,各种设备依照生产工序依次启动。
刚开始没什么,万吨液压机和八百吨大型冲床开始工作后,车间便传来轰鸣声。热处理消除应力,巨型加工中心接下后续的工作,噪音顿时变大,在外等待的人群不得不离远点。
机械产品的生产因为热处理需要较长的时间,记者们喝着公司提供的饮品,百无聊赖地等着。李庄做完象征性动作后便和技术支持项目组成员检查改装好的巨型和大型施工机械,测试网络的效率。
“传送带正在启动,机器人快出来了!”
人群发出欢呼声,李庄忍不住摇头,这帮人喜欢看热闹。
“啊,这是机器人?好丑!”有人大叫。
托马斯轻笑,“喂,你的外形设计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你。”
李庄恍若未闻,他跑到这里来检查设备和网络,有躲开人群嘲讽的意图。整个流程都是他设计的,知道现场会发生什么。
传送带里出来一个大金属疙瘩,机械手抓起疙瘩,放到边上的测试中心,检测员工测试后启动了主电源。疙瘩伸出六条腿,蹬蹬地跑到露天广场,然后一蹲,将背部的折叠太阳能电池装置打开,开始充电。
隔了两分钟,又有一个金属疙瘩跑出来,重复同样的动作。这些都是负责维护植物的微型机器人,重约三百公斤,使用了大量的轻质合金。当然微型是针对工程机械来说的,要是跟人相比,它们可是大家伙。
另外一条传送带出来的家伙要大得多,约五吨,六条腿,带有四条不同长度的机械手,外加腹部的一个挖坑装置,更丑。它的动作要慢得多,晃晃悠悠走出来,然后一蹲再也不动。
第三条传送带出来的家伙重约一吨,看起来稍微顺眼些,四条腿,速度有所提升,两条机械手,腹部带有不知道用途的装置。它跟微型机器人一样,到了指定地点,打开折叠聚光太阳能电池开始充电。
这些是机器人?记者们拿着相机都傻了眼,不知道是该拍还是不拍。
一个年轻的记者冲过来央求道:“李先生,有日本人那样的机器人吗?这些太丑,我们都不想拍。”
托马斯哈哈大笑,李庄的脸变得有点红,决定拿点好货色满足这帮记者,“没问题,你等着,我让研究院那边带人形机器人过来。”
说完钻进车间,给维姬打了电话,不长时间王程敏开着皮卡拖了一台人形机器人到记者群前停下。这台机器人的外形是丽莎设计的,做得很漂亮。汽车停稳后,它从皮卡跳到空地上,开始说话。
“大家好!我叫风暴,两个月大,很高兴见到你们。我会唱歌跳舞,愿意为各位表演。”
“哇!”记者群爆发出一阵惊呼,开始提问,不过没有点唱歌的,都是让它跳舞,还有就是问东问西的刁钻问题。
风暴的平衡系统非常好,舞姿优美,不像以前的机器人那么僵硬,博得了人群的阵阵欢呼,拼命拍照。
对于记者的问题,风暴则装作思考一番,能解答的就解答,不能解答的,回答也让记者们赞叹,“我才两个月大,不能解答这么深奥的问题,请换个简单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