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混沌”时代的末期,旧历4o万年左右,人类文明向外域迁徙的时候,“家族”体系诞生阶段,各大血脉家族争霸,导致了γ-44的生态毁灭。
但是,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经过几十万年的自我恢复,虽然γ-44处于中央星域这个充满危险的星域之中,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可满目苍夷的大地却逐渐被植物所覆盖,抹去了那丑陋的战争疤痕的同时,也给这颗星期上生存着的人类造成了各种的不便。
高科技环境下,就连遥远的星球之间也被划入了“星际村”的串门子名单,从一颗星球到达另一颗星球,都不算什么太困难的事情,可是在γ-44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危险的变异生物,却阻扰了各基地之间的交通。
飞行载具,除了拥有自运转动力的大型武装飞行器,其它的只要敢离开各基地的安全区域,就等着被铺天盖地的飞行虫干掉吧
陆行载具,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力保证,在原始的大地上行进,得防备被强力的危险变异生物所袭击不说,度还奇慢无比,行进度能够过5o公里/小时的几乎没有,在级变异虫潮暴动爆之后,更是直线下降到了5公里/小时的平均标准上,彻底的切断了人类远行的能力,各幸存者聚集区就变成了一座座的孤岛,被虫子们组成的海洋团团包围起来。
近乎“圈养”的方式,是无意还是有意?在生死之中挣扎的幸存者们没有能力去探究,像找死一样在聚集区外消耗着能量的低级虫子们,用尸体堆积起了包围圈。
想要离开聚集区这个散着诱人香气的“大蛋糕”,除了得拥有足够的自保能力,还得拥有足够的运输能力,单枪匹马冲出去,就算虫子们累不死你,在找不到食物的大荒原上饿也能饿死你。
在这种考虑之下,韩彪和卡珊一块“研究”出了针对载具的可行性改造,例如:
第一,提升工程装甲动力系统性能,使其具有过正常标准3~5倍的动力输出能力,并取消掉原本运载车一体化的概念,将原有运载载具改装成可变形人型或类人型机械,综合运载、工程等多项功能的功能性机械。
简单点来说,就是将他们手上现有的工程装甲改装成车头,把原本的车头改装成工程装甲…
第二,改善机械设备的防御、战斗能力,从现有的单一功能改装成平时运载,战时输出的快反应机械部队。
于是乎,一辆原本好好的运载车,到了他们手里,很可能就变成了一遇到虫子就“嘁哩喀喳”就地变成一座金属碉堡,或者“嘁哩喀喳”变成一台拥有移动能力的火控平台,再要不车头脱离后“变身”成仿生类人型装甲,车身装甲板“唏哩哗啦”披挂一身,手持基地防御炮的战斗机械人。
要不是因为买不起动力装甲,韩彪甚至打算把动力装甲也弄来改装改装。
在“摩托骡拉.复古概念载具体系”和“载具多功能综合变形改装体系”的支持下,韩彪异想天开的提出了“合体”的概念,意思就是将多台载具组合成双线、四线、多线程动力输出的大型移动载具。
并可以在遭遇战斗时,以类似犀牛式工程车一类的大型载具为核心,多台载具合并组合成可移动平台,供机械装甲等在移动平台上转化成金属碉堡,在保证战斗力的情况下拥有相应的移动能力。
攻防一体的设计概念,让参与改造工程的机械技工们傻眼,说实话,韩彪所提出的这些,并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颖的概念,很多都是联邦早已淘汰的技术,但是却没有人想到将这些技术重新利用起来。
就像是韩彪所提出的“变形”,就跟在古星际时代就已经淘汰的“机甲战士”“变形战车”等理念近似,而“合体.分体”则是当前已经普及运用到建筑方面的“模块式体系”的初期雏形,现在连建筑物都可以拆卸成一块一块运走,模块式制造概念,已经不算稀奇了,韩彪只是将这些固定形态的“模块”变化为了具有独立个体功能的可变形状态而已。
但是就是这样简单幼稚的想法,却促成了卡珊琳娜和所有机械技工灵感爆之下,打算建造一座“移动基地”的想法,卡珊琳娜打算把她的这座《卡酷通用机械维修厂》改造成一座可以移动的维修基地带走…
这让韩彪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变形金刚》中那座名叫“巨无霸福特(猛大帅、马其斯、大都市)”的大型变形金刚,人家也是可以变形成一座基地,由很多独立的部件变形组合而成,好像连身上的一颗螺丝帽都能够变成个小机器人。
不得不说,韩彪他们的想法是好的,而现今的科技底蕴和模块化的各种零件,也让他们有了dIy的可能性。
但是,等一干人等像明家一样设计出了各种设备之后,却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零件和材料来进行改装,也没有购买改装各种设备的材料的钱,这就导致改造计划直接胎死腹中。
一群人大眼瞪小眼的你看我我看你,他们手上现在除了这座《卡酷通用机械维修厂》和几百台工程装甲、近百辆中型工程车和小型载具之外,什么都没有,连用于改装的零部件和各种模块都没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