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志愿军的战报显示,敌人的‘夏季攻势’从七月初开始到十月结束,历时三个月。
因为受到铁原阻击战的启发,又得到毛主席领导的中央军委新指示,我军由于后勤方面的缺陷,敌人已经对我军大兵团迂回作战的方式逐渐熟悉,在第五次反击战役中敌人针对我军的‘礼拜攻势’作为了有力的反击布置。
敌人的机械部队能在我军进攻时快速脱离我军包围,一旦我军的攻势明显减弱,他们又能以极快的速度冲上来对我军形成了严重威胁,所以汪洋前段时间从敌救回来的第六次反击作战志司最终并没有实施,全军转入了战略防御,决心用新的战略战术来瓦解敌人的进袭。
面对美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的是步步防御,坚决阻击的作战方针,一个阵地一个阵地与敌人进行激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坚决贯彻着毛主席提出的‘敲牛皮糖’战术。
所谓的‘敲牛皮糖’战术,是毛主席借鉴于中国民间一种叫做牛皮糖的手工食物,客人有需要就给敲多少,牛皮糖制造出来虽然很大,但是经过一点点的敲除之后,再大的一块牛皮糖也会被消灭掉,这个比喻形象生动易懂,就连普通的战士都能很快明白伟大领袖的意思。
在朝鲜战场上,由于敌人的现代化机械化装备反应速度过快,所以让我军很难成建制地大量歼灭敌人一支营团以上的力量,所在志愿军根本性地改变战术,志愿军决心不再强行攻击试图围住敌人打歼灭战。
美军因为有着大量的攻坚装备,还有精良的火炮,所以一旦找到机会总喜欢向我军的阵地发动连续不断的攻击,那么我们所性就让敌人主动来攻,采用阻击战一点点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牛皮糖虽然难敲,但是积小成多,老美一样也会会受不了的。
要知道,在生死搏杀的战场上,阻击战虽然每次打得都异常的残酷,但是防守的一方一定会比攻击的一方要占优势得多,面对志愿军铜墙铁墙一般的防线,就算敌人有再先进的攻击武器也不一定有用。
志司特别指出,在防御作战中应是积极防御、节节抗击,对每一阵地必须进行反复争夺,不得轻易放弃阵地,采取不断的阵地反击及小出击,歼灭出犯或突出部之敌,以求得多杀伤敌人,争取时间。
不得不说,新的战术一经在朝鲜战场使用,马上就起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历时近三个月的‘夏季攻势’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就尝到了战斗的甜头。
整个敌人组织的‘夏季攻势’已经到了尾声,战果已经得到了统计,由美第八集团军范佛里特将军组织的东线攻势,虽然美帝国主义及其盟军都抱有极大的期望值,但是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联合国军”全线兵员损失为78 000余人,其中美军22 000余人,“联合国军”在东线部分地段突入中朝军队防线2~8公里,夺占土地179平方公里。
这账一盘下来,真是太划不来了!连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上将也叹息地说道:
“这次攻势是没有选好时机,没有选好地点,没有选好敌人的败仗。”
而对于中朝方面来说,这次防御作战的却具有重大的意义。
夏季防御作战,是由于第五次反击战役失利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被动的情况下,中朝军队刚转入阵地防御,具有工事不坚,经验不多,粮弹供应不足和部队疲劳的情况,但是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还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
战斗的胜利可喜地为中朝军队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进一步提供了依据,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防御作战经验也说明,在具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敌人的进攻面前,完全有可能保证防御的稳定性。关键在于要有坚固的阵地工事,彭总司令由此一战得到启发,要求全军必须把进一步加强防御阵地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最后彭总司令对这一次战役进行了总结,他高兴地说了以下的一番话:
“自7月初的夏季攻势开始,敌人向东线人民军和志愿军的阵地进攻,20天内前进了5公里,伤亡至少有5000人。这仅仅是我整个前线的1/3的地段。目前从前沿至黄川有120公里,我们又有3道纵深防线,即需要480天时间及30多万人的伤亡。范佛里特吹嘘其夏季攻势犀利,要让我们在开城会议上去想一想,那末,这也要范佛里特去想一想,看他有没有本钱来干!”
谁都知道现在中朝和美方及其盟国已经开始进行了谈判,但是谈判了好几个月都没有任何的结果,原因就在于美军并不死心,他们认为凭借着犀利的攻坚武器,还有充足威力惊人的弹药,没准还能在停停打打的朝鲜战场得到更多的利益。
夏季攻势伊始,李奇微气势汹汹地宣布:
“用我联合国军的威力,可以达到联合国军代表团所要求的分界线的位置。”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边谈判一边进行的第一场战斗就让他们大吃苦头,损失了七万八千余人,最终却只占领了一百七十九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说打了这一场战役,在他们占领的土地基本上每一平方米都铺上了他们战士的尸体。
不用说,这样的消耗老美是担不起的,就算李奇微和范佛里特想这样与志愿军拼下去,他们的国民不会允许,他们的总统杜鲁门也不会同意,但这场战役却反而给了志愿军一个新的战略思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