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联合国军’一旦认识到不能尽快地将中国军队击败之后,由于他们的主要战场还要与老毛子争夺欧洲战场,所以他们根本不敢在朝鲜半岛上投入太多的力量,经过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后,在美军的主导下,‘联合国军’不得不在朝鲜战场上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攻,攻不动;撤,又不甘心;求和吧,又死要面子。
面临这样的痛苦局面,想当然‘联合国军’也就没有再敢对着志愿军的阵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击。
可是,一旦‘联合国军’出现了这种战略上的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就必定会让中国志愿军找到了攻击的机会,被动局面一旦扭转了过来,‘联合国军’想当然也就更加难受了。
当时,“联合国军”方面第一线兵力有美军6个师、英军一个师、韩军6个师,共13个师;第二线有美军一个师、韩军两个师及土耳其步兵第一旅,共3个师一个旅。
而中朝军队第一线兵力有志愿军8个军、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11个军(军团);第二线有志愿军3个军、朝鲜人民军一个师,共3个军、10个师。另部署于东、西海岸的有志愿军3个军、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3个军(军团)。
双方兵力都相差无几,但战略方面却都作了重大的变化,双方一边巩固后方,一边调兵遣将,准备着新一轮的战斗。
很明显,‘联合国军’方面已经越来越注重防御了,‘秋季攻势’结束后“联合国军”调集韩军第八师、首都师开始对智异山、云长山、回文山地区活动的朝鲜人民军游击队进行清剿。
在日本待命的美步兵第四十师、第四十五师与在朝鲜的美骑兵第一师、步兵第二十四师进行轮换。另外,还计划在10个韩军师中的每个师增加4个榴弹炮兵营。
同时美国国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美国小伙子不甘心一直呆着无聊看到任何胜利希望的战争战场,他们越来越不想呆在朝鲜前线,所以记点轮换制度也开始实行。
当然,更加重大的调整发生在五一年的冬季,北约盟军总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因被内定为共和党下届美国总统候选人而辞去军职。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于4月28日任命“联合国军”总司令马修李奇微中将接替艾森豪威尔,就任北约盟军总司令;同时任命美国本土部队司令官马克克拉克上将接替李奇微,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其实这主意参谋长联席会议打了很久。他们都觉得李奇微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现在由于他在谈判中过于强硬的立场,反而成了美国利益的绊脚石。但由于今天能够与中朝方讨价还价的地位也是人家费心费力挣来的,白宫和五角大楼不得不给予了他一个几乎与美国陆军参谋长平起平座的位置。
不过这怎么说还是比下岗的麦克阿瑟的下场要强得多。
接任他的克拉克上将也是美利坚合众国军队的一员战将。
和麦克阿瑟一样,时年56岁的克拉克也是将门之后,出身于纽约州麦迪逊巴腊斯克,1917年毕业于西点军校,跟李奇微是同班同学,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意大利方面的第五集团军司令官,指挥过著名的萨莱诺和安齐奥的登陆作战,夺取了卡西诺的坚固阵地,为解放罗马立了大功。当时,李奇微就在他手下的第八十二空降师任师长。
不过,美国新闻界认为,真正“使其有名的,可能还是作为美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官在巴尔干方面的作战,和战后作为奥地利驻军司令官兼高级专员和苏联科涅夫元帅就奥地利中立化协定开展的外交论战。”
美国总统给“联合国军”派了个能打又能谈的统帅,本身就有些意味深长。
克拉克曾于1951年2月来朝鲜战场进行过实地考察,并参与过美国军方战后的战略规划,他在回忆录中也说:
“我从头到尾参与了华盛顿的战略规划。在担任主管训练的美国本土野战部队司令官时,我就懂得这个职责意味着紧急的战火爆发。没到一年时间,韩战真的爆发了,我们加紧扩充地面部队,训练他们去与只会依从少数战争律例的敌人作战。”
不得不说克拉克将军的到来,从某一下方面来分析,其实是‘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已经隐生退意,克拉克将军甚至都知道他的第一使命,不是来想办法如何来将对面的中国志愿军击败,而是要想办法如何来结束这一场让他们国民称之为极其糟糕的战争。
想当然,美军已经在打退堂鼓了,可是对面的志愿军在干什么?
与想打退堂鼓的‘联合国军’相较,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士气高涨,‘秋季攻势’结束后,我军一系列的局部战斗都取得很大的胜利,让战士们都意识到,别看对面的‘联合国军’大炮不少,坦克众多,可是打起仗一样不是靠两条腿就冲杀的志愿军对手,中国军队正在积极地备战着。
要想攻敌,当然先得守好家,积极备战的第一步就是要将现今的阵地巩固,让敌人如果进攻,就要面临比‘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更大的痛苦。
要知道虽然说志愿军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中,我军取得了大部分战斗中的胜利,但让志愿军战士们极为不满意的是,在这些防御战之中,我军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