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读到古书的时候,不止一次看到“某某仁义,景从者众”的话儿,心里面一直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受,可是这一次打胜了这一战之后,我却真的遇上了这种情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耿炳文纵容士兵劫掠百姓激起了民愤的缘故,安徽、湖北两省的许多武林中人、豪客侠士都纷纷来到我的军营投军,不到两日之间,包括那三千俘兵,我军中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四万,
我从潜光进入荆州之后,耿炳文就跟在我的后腿跟儿来到荆州附近,我因为手中有粮,又倚仗着荆州的城高墙厚,所以也并不惧怕耿炳文,决定和他在荆州耗上个一头半个月再说。之前我经过荆州的时候,就曾打开官仓放粮给百姓,或许由于这个原因,这一次进到荆州,百姓们对我们出奇的欢迎,丝毫也没有敌视的意思,毕竟“清君侧”和“撤藩”这是我们皇家内里的事儿,百姓们得到了实惠,就不会、也不敢多嘴什么了。
耿炳文把我“围”在了荆州不到两天,终于耐不住干耗,开始命人攻起了城来。
荆州向来是湖北扼住咽喉之地,那城墙城防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朝代的修缮和经营,又哪里是说攻就攻得下来的,何况我手下士兵未尝试过一败,可以说是士气正旺,对着勤王军的攻城,那真是来一次打一次,勤王军一天下来丢下了数千具尸首,这才无可奈何的鸣金收兵了。
一连几日,我军虽然也有死伤,但是相比起勤王军来说,那真是小巫见大巫,简直没法比。刚开始的时候耿炳文还督促勤王军攻城极勤,可是到了后来,勤王军的锐气渐竭,他们也再没有攻城意愿,只是在城外和我们对峙了起来。
我见耿炳文没有动静,也乐得轻松自在,每日接收着各地厂卫传来的密报,暗自猜测着耿炳文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心思。
按照京城厂卫传来的消息,朱长文为了我的“事儿”,已经不止一次龙颜大怒了,他下了数道旨意斥责耿炳文“师老无功”,然后又严令耿炳文“加紧讨逆”,实在重视非常。不过朝廷对耿炳文没有粮草供应,使得军心不稳,耿炳文又哪能和我这么干耗,因此一时间倒是让耿炳文进退不得了。
这种情形之下,我心中倒是又想到了一个计策,只是也不知道可不可行,于是我找到了介日无所事事的朱诸,让他为我“效力”。
“殿下的意思,是想用反间计了?”朱诸听完我的计策,显然很有些欣赏的意思,这不禁让我觉得自己是找对人商量了,因为这个肥胖的男人看起来正是一个喜欢来阴的人。
“不知道朱兄认为可行么?”
“殿下若想用反间之计,那就必须先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耿炳文的家眷都劫出京城才行。”略一思索,朱诸又道:“我想耿炳文的军中定然有京城安插进去的耳目,殿下若想反间成功,就必须将事儿做得滴水不漏,让这些人觉着您和耿炳文真的互通气息,这样才算是有了准成。”
正文 第六十三章 挫敌(2)
“那不知道该要怎么作才好呢?”
朱诸笑了笑后,说道:“其实事儿要作起来也简单,先让困在城中的荆州知府带一封殿下写的密信出去给耿炳文,劝他投诚,然后再让人将耿炳文在京城中的家眷掳走,这样不论耿炳文究竟是不是真的想投*殿下,朝廷也会对他生出疑心的。”微微顿了一顿,朱诸又道:“自古以来,将帅受命在外最忌的就是君上猜忌,如此上对下必然多作制肘,要知道行军打仗最要紧的是得其所便、依势而为,耿炳文原本就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又要忧心于粮草生计,如果再受到朝廷的为难,局面就一定难以维持下去了。嘿,到时候殿下只要把耿炳文的家眷拿在手中,耿炳文如果不是古之毕干,那就一定会投降了。”
我听完朱诸的话儿,当即就拍手叫好起来,同时心中也极是佩服朱诸的慎密。经过这一段的接触,我发现朱诸也并不是就智计高明到了什么地步,只是他却极能把握人心,兵法有云:“攻心为上”,大概朱诸便是得到了其中的三味了。想起来也真是这样,只要能够把握到了对手的心思,其实又需要什么兵法,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算中,那胜负就已经显而易见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又暗自庆幸朱诸已经成为了我的幕僚,不然若是让旁人得到了他,那我真是无形中又多了一个可怕的敌人。同时,我又想到了师父,师父从前教我的都是审时度势的权谋之术,比较起来和朱诸的全然不同,两者之间的孰高孰低,真是让我一时间也难以得出一个论断来。不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只要朱诸和师父都站在我的身边,我又何愁大事不成?
“师父会站在我这一边么?父王对他……”心念只是微微一动。我顿时暗自吃了一惊。因为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和父王对立的位置,而且心中所想地“大事”也实在是大逆不道——“莫非——我一直暗藏在深处地野心就真的如此巨大么?”
不知道究竟呆呆的坐在原地思索了多久,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转眼看见朱诸正在静静的看着我,他的眼神之中含有一丝讶然和好奇的意味,大概之前我沉思之时,脸上的神色有了一番变幻,所以使得他感觉到懵然不解了,这或许是我首次令他把握不了我的心事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