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父皇设宴的御花园,三位杨姓修撰和那位杨公子早就已经安坐席中,我暗自打量了一眼那位杨公子,只见他面如冠玉,身材颀长,真是生得相貌堂堂加一表人才,看起来虽然书生味道重了一些,但绝对是美男子一名。
我平日在朝里极守本份,除非父皇询问,不然朝廷里面的大小政事都很少插嘴,因此就不像三哥和五哥那样,和这三位杨修撰很有些牙齿印,在他们的眼里大概看我也是非常的顺眼的,故而这个时候一看到我走进来。立即就起身给我行礼了。
杨溥特意指着儿子给我介绍道:“睿王殿下。这个是犬子孝安。”微微一顿,又赶紧对儿子说道:“快快过来见过睿王殿下。”
我谦恭的向三位杨修撰还了礼,见那一位杨公子听了他父亲的话儿要对我跪下行礼,我连忙一把扶起了他,笑道:“杨公子不必多礼,若要说起来孤在三位修撰身前还算是后学,和公子你也只是平辈而已,所以公子千万不要折辱了孤了。”
杨荣、杨溥和杨士奇三人年轻时其实都在应天书院听过讲,而我也是应天书院出来的学生,因此算起来还真是他们的后进。我这时候提出来就是要拉近和他们地关系了。
三杨听见我地话儿,眼中对我都流露出了欣赏之色,那杨溥笑道:“殿下仁德兼备,当年下官三人就曾有幸在金銮殿上看到过殿下连中三元的盛事,如今每每想起还真是钦佩不已啊!”
我执着那位杨公子的手,笑言道:“孤这一点点才学,又哪能算得上是什么。当年之所以连中三元,一半是有些运道。一半是皇祖父宠爱罢了,比起三位修撰,那可当真是如萤火日月啊!”
我的话儿有意说得逗趣,三杨听得心中舒畅之余。倒也和我一起大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的融洽了。
客套了几句,杨荣突然有意无意的提起了今日父皇所决定的迁都一事,说道:“不知道殿下对今日迁都一事有何看法呢?”
我闻言先是一怔,倒也想不到他会对我问起这件事儿,心中犹豫的时候不禁朝他们三人看了一眼,待到看清楚了他们眼中的期待,心中微微一动。佯作苦恼的模样轻叹道:“不瞒三位修撰,昨日父皇行刺之事就曾对孤提起过迁都这件事儿,当其时孤就觉得不妥,向父皇说明了其中地利害,想要打消父皇的这个念头,只可惜父皇遇刺受惊,没能听进孤的言语啊!”
说话的时候,我想了想今日在大殿上面的情形,他们三杨出奇的并没有出来反对迁都一事,但是我却觉得他们是反对迁都的,因此才会照实说出了心里面的意见。
果然,三杨相互对望了一眼,都点了一下头,其中最为老成地杨荣压低了声儿说道:“看来诸位皇子之中,果然要以睿王殿下最为聪睿,这迁都一事实在弊大于利啊!”
听到杨荣这么清楚的表明了立场,我就知道自己没有猜错,他们的心中果然是反对迁都的,只是之前在朝堂上他们知道父皇地心意已决,所以才没有说出来罢了。
在一众大臣之中,其实打自一开始就分成非常多的派系,但是经过这将近两个月的分化和结合,渐渐已经变成了旗帜鲜明的新、旧两系。其实说起这新、旧两系,实质就是在父皇身边的新旧臣子罢了,新臣一系以这三位杨姓修撰为首,他们中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朱长文朝里的官员,但是却一直反对撤藩,父皇登基后就都成为了父皇的拥护者,这些人不仅在朝里,而且在地方上的势力也是极大地。而旧臣一系则是从前一直跟在父皇身边的幕僚和武将,其中尤以武将居多。
两系由于利益冲突日渐厉害,相互倾轧的情况也变得非常明显化了,父皇这一次的迁都显然会对旧系中人有利,毕竟他们都随父王在燕京多年,那里才是他们的根本。相反新系的大臣都是如果突然转变一个环境,对他们来说都有许多的不便和不利,因此在公在私他们大概都是不赞成迁都的了。
我心里面虽然明白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是这个时候也不愿意多说什么,只等着杨荣他们继续把话儿说完,因为他们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想在我的面前提起这件事儿罢了。
“如今皇上未立储君,又逢迁都这等能够动摇国本的大事,我们几个曾私下商量,愿意与殿下共同进退啊!”杨荣说话的时候非常的小声,但是说出来的话儿却让我有平地惊雷的感觉。
“他们这是——”我只是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他们的言中之意。虽说他们是忠于父皇的大臣,但是这种时候总也要为将来谋划一下,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作臣子的只有先*向日后的天子,这才能够避免日后失势的命运。说起来在父皇的一众儿子之中,以我的才学文名最高,从前又是清流仕林领袖宋漉的学生,因此三杨他们选中我那也是其来有因了。
只是一时之间我也难以辨清他们说的话儿是不是真心,担心他们这是别有用心的想要借我来牵制三哥、五哥的势力,因此我便假作不知他们的言中之意,说道:“能让几位编撰大人看得起,孤心中真是感激不尽了。”
三杨见我答话这么模棱两可,大概也看出我心中的怀疑,三人对望一眼,最善言的杨士奇说道:“殿下,我们也对您明言了吧,在皇上的一众皇子之中,我们私底下觉得睿王您才是最有德才继承皇上大业的人,因此我们都愿意和您共同进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