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建议大家今晚上不要贸然潜入寺庙,我们必须要全方面的掌握吴哥窟的有关资料,然后制定出详细的计划,毕竟吴哥窟如此巨大,想在里面找一尊金佛,简直是大海捞针。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如果就这样一身疲惫的进去了,很可能金佛没找着,反而葬送了小命。
第35卷 目标:吴哥窟(10)
我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阿彪虽然很着急,但也觉得我说得再理,所以也不再强求什么,于是我们找到附近的一家酒店住了下来,准备好好休整一夜,然后详细了解吴哥窟的资料,预计明天晚上再开始行动。
用过晚餐,我用宾馆里的座机给孙胖打了个电话,孙胖在那边嗷嗷大叫:“你小子死到哪里去了?这段时间我天天帮你撒谎,搞得我一个头有三个大!”
我说:“那你都帮我撒些什么谎来着?”
孙胖说:“我先说你得了阑尾炎,回去割阑尾去了,后来正准备出院,却发现一只手术套落在你肚子里了,然后又接着开刀把手术套取出来!”
我说:“你还真是个人才!好了,你甭管我在哪里,你现在马上给我查一查吴哥窟的详细资料!”
“呀!你个狗日的,跑吴哥窟旅游去了?柬埔寨妹妹漂亮不啊?”孙胖在那边发出野兽的低吼。
我说你赶紧给我查,我回来的时候送你几张美女裸照。然后我就听见孙胖在那边吞口水的声音,“你等等,我马上上网查!你至少要给我五张!”
“行!十张都没问题!”我说。
我和孙胖打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他不忘提醒我,你承诺给我的美女裸照一定要兑现哦。挂了电话,我把孙胖给我汇报的吴哥窟资料做了一个详细的整理,我们在学校里经常做这样无聊又枯燥的工作。强子拉着阿彪,LISA,埃米到旁边玩扑克去了,留下我独自一人坐在窗边上写写画画。又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我总算将吴哥窟的资料大致整理了出来。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
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Wat”。“Angkor”,来自“nagara”,Wat是高棉语中的“寺庙”,“ngkorWat”即“寺庙都城”。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
第35卷 目标:吴哥窟(11)
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一: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二: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
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
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AntoniodaMagdalena)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CharlesEmileBouillevaux,1823年—1913年)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
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Mouhot)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第35卷 目标:吴哥窟(12)
法国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EmileGsell)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吴哥窟照片的摄影师。1866年他发表的吴哥窟照片使人们可以目睹吴哥窟的雄伟风采。
1907年,暹罗将暹粒、马德望等省份归还柬埔寨。
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大批吴哥古迹进行为期数十年的精心细致的修复工程。吴哥窟的190米宽的护城河,如一道屏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窟比其他吴哥古迹,保存得最完整。但仍然杂树丛生,有些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渐将缝隙扩大,最后将红壤砖推落,使建筑物坍塌。修复工程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清除杂草、树林、积土、白蚁,稳定地基,支撑摇摇欲坠的建筑物。清理吴哥窟的工程在1911年完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