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墓闻录_花落年少【完结】(245)

  天幕突然铺泻下了月光,原本伫留在我们头顶的乌云也不见了,满天星光辉映,我们重新回到了真实的世界里。我揉了揉自己的双眼,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到底是幻象还是真实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刚才那一瞬间,我也有跳河的冲动。

  我看了看伫立在黑暗里的吴哥窟寺庙,在这处佛教胜地里面,怎么还会有如此不干净的东西在四处游走?白天的梵音缭绕,夜晚的魍魉横行,这个世界总是生存在矛盾当中的。

  我擦了擦额上冷汗,当先向前走去。风吹乱我的头发,我感觉整个世界倍儿荒唐。

  200米的长堤我们很快就走到了尽头,这一路上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我们回头向来路看去,整条长堤笼罩在一片漆黑当中,沉寂的如同一条不归路。

  长堤的尽头是一道30米宽的空地上,空地上围绕着吴哥寺修筑了一道红土石长方围墙,围墙有四米多高,很难攀爬。对于吴哥窟的布局情况和大概资料我们来之前都已经研究过了,所以面对如此高的围墙,我们并没有感到无助。

  我们从背包里拿出登山绳,这种登山绳很先进,它本身是一个黑色的匣子,上面有一个红色按扭,只需轻轻一按那个按扭,一条绳索便会激射而出,绳索的最前端是一个类似于飞爪的弯钩,精钢铸造,不易断折,绳索的有效距离是十六米,对付这四米高的围墙是绰绰有余了。

  第39卷 潜入(10)

  我们身手敏捷地爬上墙头,感觉自己跟飞虎队一样。我们把绳索提起来,从围墙里边扔下去,然后我们抓着绳索滑了下去。

  按照资料上的内容来看,这里便是吴哥寺的西门了。西门很小,构造也很简单,只有小径可以通过。来这里的游客都是从正门进入的,正门又叫象门,因为它宽阔到可容大象通过,但是其他的三门就很简单了,通常都不会有人来的。我们排成一列,走在狭小阴暗的过道里,有些地方还必须要弯下身子才能通过。

  阿彪拿着小手电走在最前面,这过道真的是羊肠小道,头顶上又是厚重的石板,这种感觉就像是走在漆黑狭小的下水道,还带着潮湿的难闻之气,让人感觉倍儿压抑。

  弯弯曲曲也不知道在这狭小的过道里走了多久,我们终于从过道里走了出来,来到了被围墙环绕的寺庙大广场,除去位局中央的寺庙,这一片广场当初是古代城市和王宫的遗址。如今古城和古王宫都荡然无存,满地被森林覆盖,只隐约可见一些街道的轮廓。这样的地形环境对于我们来讲是相当有利的,因为这样一来就不容易暴露我们的身形,我们沿着石子路慢慢向前走去,因为我们对环境不熟悉,所以不敢贸然前行,停停走走,脚程也不是很快。不过我们可以稍微放心的是,这些地方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不过也不能完全不堤防,因为这个世界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

  没走多远,我们脚下的路面变成了砂岩石片铺砌的石道,石道的左右两边各自排列着七头眼镜蛇保护神,它们静静地伫立着,黑暗中看上去颇有些气势。我拿出资料看了看,依照资料显示,路南和路北各有一座名为藏经阁的建筑物,我们不能走上岔路,必须一直往前走,这样才能到达通往山门的十字王台。

  夜已经深了,惨淡的月光下,这座恢弘的古建筑就像一个卧倒的巨人,静静地熟睡着。

  石道的尽头便是十字王台了,穿过十字王台便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宝塔为顶点,象征须弥山。

  第39卷 潜入(11)

  美国学者艾丽娜-曼妮卡解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各回廊的每个基点上建立廊门,上中两层的回廊,四隅设置塔门,每层塔门的四座宝塔,中央宝塔形成五点梅花图案。由于寺庙的朝西取向,因此上一层须弥座的位置,并非在下一层须弥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后偏东,为西边画廊留出更多空间,因为同样原故,西边的台阶不如东边台阶陡峭。

  第一层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三米。在须弥座之上,有三米高的回廊,围绕吴哥寺如口字。回廊四周,共有四座塔门和八座廊门,四隅各一座塔门。

  回廊的外侧,有两排并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撑画廊拱顶,另一排支撑半拱顶边廊。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画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两米余,长近百米,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从西北壁角按反时钟方向,西画廊展示罗摩衍那中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击败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的场面,和摩诃婆罗多中佧拉婆族和班度族战争的故事。南画廊有几幅浮雕,和吴哥王朝历史有关,其中一幅描绘苏耶跋摩二世头戴王冠,在宝座上赤足盘腿而坐,左手向左指,后手靠着宝座扶手,左右侍从各二,手执长扇,为王扇风,身后还有宫女,手持巨型蜡烛,白日点燃。接下去是印度神话中32层地狱和37重天堂。东画廊描绘古印度神话普拉纳斯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毗湿奴搅乳海:毗湿奴令92尊阿修罗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苏吉(Vasuki)充绳索搅动乳海。接着的毗湿奴击败阿修罗的场面是16世纪后人所加。北画廊显示毗湿奴第八化身黑天战胜阿修罗班那。西北和西南角廊的画面较小,多是描述罗摩衍那或黑天的故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