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咬着嘴唇点点头,抓住任菲的手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转身对杨父说:“爸,小菲就交给你和妈照顾了,别跟妈说我干什么去了,就说单位工作忙……推一时算一时吧,什么时候瞒不过去了再说。”
“行了,我知道了。”杨父的声音也有点不对劲,但他还能勉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我走了!”杨威穿鞋走出家门,直到背后的房门关死才停下脚步,蹲下把鞋带系好。一点点的水花从他的眼中落下,落在雪地上一砸一个坑。
毕竟他还只是个不满二十二岁的孩子。
门里,任菲的笑容凝固在门关死那一刻,倾刻间泪如雨下。
杨父长叹一声,搓着两只手,不知道怎么安慰儿媳妇才好,老半天才憋出一句:“小菲呀,别哭了,啥都是命,这一去不一定就回不来,呸呸,你看我这嘴,是肯定能回来!”
“爸,您别说了,我都懂……”
“好好,懂就好……”
杨威垂眉头急促地往前走,每走一步疏松的雪层都会因为压紧而发出嘎吱的响声,他心里的感觉有凄凉也有纠结,在胸前乱成一团,说不清也道不明。
就像书里说的那句话: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啊会走到咸阳,杨威走的距离比他要短得多,八分多钟的时间就走到了目的地。
报到的人比他想像的多多了,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他们脚步从容神情自然,直接走进门里登记之后等待分配。但也有少部分人是由家人一起陪着过来,单独来的看起来都是三十左右的年纪,家人陪着一起来的都是二十出头。
陪同而来的父母不停地流着眼泪,但这娶最多只能送到登记处,之后就有专门的军官负责劝送行的父母回去。
单独来报道的都是真正参过军入过伍,熟悉部队情况的“军人——”其它的则是部分所学专业与军事单位对口的登记人员,他们对军队、对武器和军队的组织都不熟悉,很多人还是在校的学生,反应自然重一点。
杨威昨天一接到动员令就跑过来问怎么才能免去预备役,这里所有的人都已经认识这个年轻人,打了声招呼也不用再登记,接待人员直接告诉他到后面去。
后院的人群早就分成了几波,互相熟悉的人集合在一起乱哄哄地说着什么,杨威谁也不认识,呆在原地不知道往哪走才好。
大门前一阵柴油引擎的轰鸣声,杨威回头一看,几辆漆成军绿色的大巴开进了院子里,打头的一台直接停到了人群的前面,车门一开,一个军官跳了出来,挥着胳膊大吼:“步兵,所有的步兵都跟我上车!”
杨威先是一呆,似乎听萧宇说过,他呆过的那个团是个摩托化步兵团,甭管什么化的团,归根结底还是步兵!接着紧跑几步,排在队伍的最后。
他的肩膀上虽然扛着一杠三星,但别人不知道他自己知道,这副军衔根本一钱不当,真上了战场,身边这些老兵才是最可靠的依靠,和他们搞好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谦虚谨慎,想尽办法和大家打成一片,不能耍单帮不合群。
再说,这些人最小的也在三十左右,大他七八岁,杨威觉得也有必要尊重大家——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事业正当头的年纪,虽然他因为年轻认识的人不多,但用不了多久大家熟悉了,将来他有个大事小情,还愁没人帮衬么?
要知道这可不是真的当兵从军跑出去几千里,这是在他的家乡,这些人都是他的家乡人,不能真的生搬硬套部队里的规定。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一见面就熟络地攀谈起来,不是说什么什么最铁的关系里就有一样是一起扛过枪么?
客车在阵阵私语声中坐满了人,接着启动开出大门,杨威不知道这是要往什么地方开,车上的人也一个不认识,一个人坐在车尾看着窗外的街道,脑子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念头。
几台车装满了新报道的士兵排成一排开上大街,大门两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站上了几十个送行的家属,不少人在冰天雪地里哭天抹泪,直到客车开出去很远他们才慢慢地散了。
客车开出了县城,直接开到城效的某个工厂院内,这里原本是生产木材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空了出来。
看这意思是要当做临时的军营了。
院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几辆大卡车,车轮压出的雪痕和客车压出的车痕一起,清晰地从大门前一路排过来。
几个肩膀上扛着现役军衔的军人正穿着厚实的大衣站在蒙着帆布的运兵车上,四周的墙上和门口站着胸前围着老式子弹代,端着81式步枪的战士。至少三十几个早来的报到人员已经领完了装备,正围拢在一旁小声地说着什么。
“都过来,排好队,领装备!”不知道是谁提着高音喇叭大声地指挥着。
这些人最晚的也复原一年有余了,早就不那么习惯部队里的条条框框,但还是迅速地排成了队伍,看起来倒还算整齐。
杨威谁也不认识,下车后直接凑到卡车边,车上的军官看了看杨威的军衔,冲身边的战士说:“预备役上尉装备一套。”
战士立即从车里拿出一把套在枪套里的手枪和备用的子弹包递给杨威,杨威接过来围在腰上,打开枪套一看,下意识地叫了出来:“五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