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没有,不过等我吃完晚饭后可能会有。走吧!”
“走……去哪里?”曾骏龙不解。
“去我家吃饭啊!”
吃完饭,两人慢慢散步回“天网基地”。
章伟宏问道:“你怎么想?”
曾骏龙道:“现在只有先研究一下MARTIAN攻击网站的各种手段,找出破解方法,最好能够从中发现他们的弱点,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如果我们冒冒失失就去进攻,吃亏的只能是我们。”
“有道理!但总是等他们放完火我们再来救火,主动权全在他们手上,我们只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那有什么办法,谁叫我们只有两个人。”
章伟宏沉默不语。
回到“天网基地”,章伟宏坐在转椅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曾骏龙看了奇怪,正想发问。
章伟宏用手势制止他道:“别理我!你忙你的去吧。”
他很苦恼,两个人怎么打败1000多人?就算有超能力帮助也不成。怎么办呢?难道光挨打不还手?
既然这是一场战争,就应该遵循战争的规律。能不能从军事理论中想办法呢?
MARTIAN之所以屡战屡胜,靠的是他们的实力:高超的黑客技术和兵强马壮。
章伟宏曾经看过西方著名的军事著作《战争论》,但他只看完了目录,认真读到第二页就扔下不看了。而且还嗤之以鼻:“这也能算军事理论吗?”
从目录就可以看出,克劳塞维茨的主要理论是围绕“主力会战”来进行的。这种理论认为,要取得战争胜利,应该尽可能多的集中兵力,通过双方主力的会战来决定战争的胜负。于是战争实际成了拼实力的消耗战,谁的实力强些,谁的伤亡少些,也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于是也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荒唐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付出了近200万人的伤亡,结果仍是僵持不下。
克劳塞维茨还认为战争必须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有些仁慈的人会很容易认为,必然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用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打垮敌人或者解除敌人的武装,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论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
真是这样吗?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很早就意识到,战争必须运用计谋、讲究奇正、避实击虚,而不是和敌人硬碰硬,所以往往能以弱胜强,出奇制胜。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就是很好的战例。一个真正的军事家不是好战分子,他应该最大限度的使用智慧而不是暴力,他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不是用巨大的伤亡来赢得胜利。
所以,西方的军事理论就好象是拳击比赛,两位拳击手谁的拳头硬,谁的抗打击力强,谁就能在拳台上站到最后。而中国的军事理论就好象是武术比赛,谁的力气大,并不能保证获胜,因为高明的武术家,即使在力不如人的情况下,也能用“四两拨千斤”等巧妙手法,化劣势为优势,从而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两种理论孰优孰劣,从两届中美武术-拳击对抗赛的结果就可以看出来。
近年来,西方国家认真学习中国的军事理论,并将之运用到现代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们仍然顽固地坚持“武力至上”的理论,认为在现代战争中,先进的武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智谋的运用。一些国家甚至到处宣扬“武器制胜论”的神话,其实说穿了,这不过是一种心理战术,只对相信它的对手有效,反之则无效。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截然不同的作战效果就体现了这一点。在两伊战争中,双方的武器不可谓不先进,兵力的动员不可谓不充分,但双方的军事指挥十分拙劣,所以最后的结局是两败俱伤。甚至连西方军事评论家也讥讽地称之为“低水平的现代化战争”。所以,决定战争胜利的第一要素不是武器,而是人。
也就是说,要想以弱胜强战胜MARTIAN,必须运用计谋。
想到这里,章伟宏有了主意。
“曾骏龙,今天几号?”他抬起头来问道。
“4月29号……怎么啦?”
“MARTIAN是昨天,也就是4月28号开始行动的。如果他们的攻击持续五天,那是几号?”
“5月2号。”曾骏龙还是不明白章伟宏为什么要问这些。
“那好,我们用明天一天的时间招兵买马,后天进行战前演习,5月2号与MARTIAN决战!”章伟宏斩钉截铁地说。
“什么?”曾骏龙被章伟宏的话弄糊涂了。
章伟宏咧嘴笑了:“我是说,我需要一支军队,这支军队要由100名武林高手组成,如果仅靠我们两个人的力量,那无异于羊入虎口。我马上开始写征兵告示,把它贴到网上去,香港、台湾的网站也要贴几张。”
曾骏龙终于明白了章伟宏的意思,但仍迟疑地问:“这样行吗?”
“为什么不行?”章伟宏反问。
“100人太少,不如我们把征兵名额增加到10000人,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反正我们中国人多得是。”
“不好,兵贵精不贵多,我们虽然有十几亿人,但已经上网的不多,这些上网的人当中,既有较高的黑客水平,又有较高的英文水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们总不能让那些新手来当炮灰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