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泪俱下地讲述着当时发生的情形,她描述着教授是如何高尚
亲切,而他的学生于向东是如何冷酷无情,毫无人性。
舆论被感动了,各种对斯坦贝克教授的唁电唁函雪片似的
从世界各地飞来加州,人们在沉痛悼念斯坦贝克教授时,不禁
对杀人凶手于向东充满愤恨。一家媒体根据对学者、专家的访
谈,悲观地断言由于斯坦贝克教授的去世,整个生物学界和医
学界关于人类基因的研究将放缓五年以上,损失可谓巨大而且
难以弥补。由此人们对于向东的谴责更是愈加强烈。
FBI芬利博士在事发后的几个星期内一直在对事件进行
调查,但到后来调查却陷入了胶着,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斯
坦贝克教授的生物实验室与霍桑疫情有关。他查阅了所有有关
实验室记录和资料,找不到与事件有关的蛛丝马迹。桑妮和辛
格、瑞奇的证词反而愈加不利于向东。芬利博士心里不太相信
他们的证词,他有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斯坦贝克教授同整个霍
桑事件一定脱不了干系,但当事人都死了,这样调查下去是否
还有意义?
霍桑事件来时是那么突然,去时又是那么迅速。那只被怀
疑是传染源的猫始终杳无音信,但病症却也随之销声匿迹,再
没发生。警方慢慢地放松了戒备,人们生活又恢复到正常。莱
恩医生利用刘戈壁按于向东配制的制剂使得病人渐渐好转,警
方由此而将肇事者目标集中到于向东身上。
刘戈壁刚开始还在拼命地辩白于向东的无辜,但当芬利博
士将要他签字的文件呈在他面前请他说明时,他哑口无言了。
正如于向东临死前说的,斯坦贝克教授的影响无所不在,舆论
的压力太大了,他知道再争下去,势必牵涉到他自己,那就是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于向东已经死了,他亲眼目睹了这场惨
剧的发生,他思量再三,决定从此保持沉默,不再为此多说一
句话了。
圣约翰医院当天值班的医护人员斯蒂夫医生和温蒂都向
警方出具了证词,说明了事发当天的情形和抢救病人的情况。
温蒂更是指出是由于于向东的帮助才使得病人脱离险情的。但
当他们知道警方由此更加确认是于向东制造了霍桑事件,以打
击报复斯坦贝克教授时,便三缄其口,不愿再多言了。
只有两个人始终对这次事件保持沉默,没对新闻界发表一
句谈话,也没向警方提供任何证词,这就是莱恩医生和凌飞飞。
霍桑事件和斯坦贝克教授被杀案就这样静悄悄地落幕了。
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心目标转向了恐怖组织在东部的一系列
令人发指的攻击行为。FBI和警方也开始将焦点专注于对付国
际恐怖主义活动,霍桑事件及加州大学的凶杀案便渐渐淡出了
人们的视线。
第九章 尾声
四十九、悼念这位伟大的学者
事件发生两星期后,根据斯坦贝克教授夫人萝莎的要求,
他的遗体决定按犹太教的仪式在玫瑰岗公墓举行祀祭后安葬。
为了悼念这位为生物学科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学者,加州大学决
定同时在相邻霍桑市的水晶大教堂举行一场由犹太教长老迪
恩牧师主持的追思仪式。在追思仪式和斯坦贝克教授遗体下葬
这一天,加州大学所有建筑物均下半旗志哀,以表示全体
师生对他的悼念。
就在斯坦贝克教授追悼仪式的这一天,洛杉矶国际机场从
北京飞来的航班上下来两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旅客。这是一对母
女,老太太穿着一身缟素,满脸皱纹,走路颤颤巍巍,手里抱
着一个黑木盒。在她身边搀着她的女孩不过二十四五岁,也是
一身素白,头发上还扎着一只白色的绢花,这对母女看来神情
是那么凄凉哀愁,引得旁人无不侧目以视,纷纷投来关注的目
光。这就是于向东的母亲和他的妹妹小芳。
代表学校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刘戈壁在候机室举着大写着
中文名字的牌子来接她们。母女俩左右张望走过了他面前都未
发觉,直到刘戈壁试探地喊了一声,她们才惊慌失措地走过来。
刘戈壁这才明白,这母女俩根本不识字,他真是难以想象一个
加州大学博士生的母亲和妹妹居然还是文盲。他更不知道,当
于向东死讯的噩耗传到他那偏僻穷困的山村时,于向东的父亲
当场就心脏病发作昏死过去,送医院抢救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这双重的打击使于向东的母亲和唯一的妹妹小芳哭了几天几
夜。在埋葬了于父后,她们决定要来美国迎回于向东的骨灰,
按照当地人的习俗埋在祖坟他的父亲身边。
于家为了于向东读书,这些年已经欠了二十万人民币的债
务,再加上于父的新丧,哪里还有钱去美国?邻村一个五十多
岁的包工头刚死了老婆,丢下了四个孩子,他看中了小芳,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