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女之谜_韩建国【完结】(15)

  陶釜活动了一下手脚,噘着嘴说:“你们真坏,就这样欢迎我。”

  卓玛笑着提起陶釜的手提箱,说:“记住以后别撞门。请跟我来!”

  陶釜跟卓玛走进客厅,忙着问:“快告诉我,录像带上到底有没有宝剑?”

  卓玛笑而不答。

  陶釜央求道:“真的,好卓玛!”

  卓玛低声说:“雪灵老师不让我告诉你……”

  陶釜也低声说:“悄悄的,不让她知道。”

  卓玛笑道:“你呀,真笨!没宝剑让你来干啥?”

  陶釜兴奋欲叫,卓玛忙摆手,指窗外。窗外,雪灵正走过来。陶釜笑着做了个鬼脸。

  雪灵走进来,她仍穿着那套中式的白衣白裙,未干的头发披散着。她对陶釜略点点头,道:“请坐!刚才电脑出了点故障,我们正在游泳,疏忽了。”

  “没关系。”陶釜坐下,“其实,你的疏忽还不只这次。上次我穿着你送给我的藏族服装回家,途中想换上你为我准备的这套西装时,却发现你没有为我准备西式衬衣。我总不能内穿藏式的大襟衬衣、外套西装吧?于是只好为你们神女山市的藏族服装做义务广告一直到家,让街坊四邻目瞪口呆……”

  卓玛忍不住格格地笑。

  雪灵也笑了:“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昨天我给你打电话时,听你的口气今天不打算来……”

  “不,不。”陶釜忙说,“我巴不得早一点来看望我的两位救命恩人呢!”

  雪灵哼了一声:“你倒不如说急着来看你的录像带。”

  陶釜点头:“当然也来看录像带。因为根据录像带我可以准确地判断宝剑埋藏的地点和其他有关的情况。这把剑说不定就是传说中神女的宝剑。”

  雪灵做出漠不关心的神情:“这与我无关。你还是谈谈还欠款的事……”

  陶釜忙打断雪灵的话:“还欠款的事待会儿再说。我认为这与你特别有关,旺堆爷爷曾说过,你长得很像他所见到的神女……”

  雪灵板起脸,故作生气地说:“我早说过,那是幻觉。如果你想借此来奉承我,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我并不喜欢听。”

  “决不是奉承。因为,我发现了证据。”陶釜有些得意地说,“在神女河的下游,我并不是旅游观光,而是像潜水员那样辛苦地工作了好几天。昨天终于有了收获。”

  陶釜从手提箱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红绒布衬托着的古铜镜镜面光亮照人。

  卓玛惊喜地叫:“铜镜!”

  陶釜点头:“是的。而且,从成色和花纹上可以初步判断它也是初唐文物,这与河里发现的那三件文物同属一个时期。”

  雪灵讽刺地说:“祝贺你,你快成考古学家了。可我看不出它和我有什么关系,甚至不如普通镜子好用……,”雪灵说着,突然像感到什么,盯视着铜镜,若有所思,但又有些茫然。

  陶釜微微一笑:“作为镜子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作为文物和艺术品堪称无价之宝。它的背面大多都铸有花纹、山水人物、文字等,珍贵的还镶嵌有金银薄片或贝壳雕成的花鸟人物,叫金钿、银钿或螺钿。当然,也有用其他材料的,如翡翠玉石等,叫翠钿或玉钿。现在你们看!”

  陶釜小心地将铜镜翻转过来,放好,背面古装少女弹琴的画面呈现出来。

  雪灵与卓玛一惊,忙俯身凑近观看。

  卓玛不由赞叹地脱口而出:“太美了!哎呀,阿姐,太像你尤其是你弹古琴时……”

  雪灵白了卓玛一眼,卓玛忙抿嘴笑着不说了。

  陶釜惊奇地看着卓玛,又看看雪灵,然后兴奋而得意地点头说:“如果是这样,我的证据就又增加了分量。这面铜镜上的画我给它取名《明月竹梅抚琴图》,简称《抚琴图》。它采用了多种颜色的石料,主要是玛瑙和玉石,还有蛋白石、翡翠、石英和一些还不能确定的石料,采取镶、拼、雕、镂、衬等工艺组成画面,用漆凝结固定于铜镜背后。由于石料几乎不会褪色,所以画面一反铜镜古旧沉暗的色调,显得鲜艳、明快、令人赏心悦目。而且,画面巧妙地利用了石料的晶莹剔透、自然色泽和纹理。你们看,这背景的雪山和香炉中燃香的清烟都是利用了玛瑙的自然纹理。这蓝灰色的夜空,是利用玛瑙的半透明质感和自然色泽,使它显出一种深邃的美。还有这圆圆的明月,晶莹剔透得简直会发光一样。这由红绿翡翠雕成的红梅翠竹,不但极有立体感,而且从颜色上是整个画面的点缀,结构上是整个画面的陪衬,缺了它们,整个画面就会偏坠。再看这镜钮也是一奇。镜钮是为了穿绳带而使铜镜便于拿取挂系,一般有半球钮,兽形钮、桥形钮之类,大多与画面内容无关,甚至是画面的障碍。而这个镜钮却巧妙地设计成画面中的香炉,并利用了铜镜的自然色泽,与画面溶为一体,真是妙不可言。”

  卓玛和雪灵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陶釜得意洋洋。“现在,该讲一讲这《抚琴图》的中心灵魂,也就是这位抚琴的唐代少女了。至于她长得像谁……有人不喜欢听,就不说了。说她是唐代少女,是从服饰上判断的。一提唐代妇女及其服饰,人们总是想起肥胖臃肿华丽富态的形像,实际上那是指盛唐晚唐时期的特点。而唐初与隋朝的审美观点相似,以体形苗条清瘦为美,服饰也相对简洁得多。你们看她那大袖襦衫、高腰长裙和披于双臂的长长披帛都是典型的隋唐服饰。还有那用墨玉雕成的发式也是隋唐常见的,叫双环垂髻。古代女子到15岁便由丫髻改为双环,一直到出嫁才改成实心的其他发髻。如果她年龄很大仍然没有出嫁,即使头发已白,也得梳这种发式。这在杜甫的诗里有这种情况的描述。大概是《负薪行》,是指连年战乱男丁减少,不少女子出不了嫁。具体词句记不住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