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桌上那排书就是姑姑选给表妹读的吧?大部分似乎是大陆学校用的小学教科书,十分陌生,杨颠峰自然先注意到比较熟的《唐诗三百首》和《四书集注》。他拿起了四书集注翻了翻,问道:“你都看完了吗?看了多久?”
“看了几遍,去年底就开始看了。”女孩答道。
“那,有什么问题?”
“学而篇第一,第八条……”于佳卫说,少年手忙脚乱地把书翻到定位,心中有些讶异“她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又想到姑姑曾经叫她问陈秘书,所以她可能早已把自己有问题的地方挑出来整理过几遍,也就释然了。
只听得女孩继续说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我的疑问是在第四句的‘无友不如己者’。初读时没什么疑问,总以为就像书上所说的,孔子教我们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可是整部论语读完之后,越来越疑惑。既然孔子教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如果他教我们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那当然也就不可以跟超过自己的人做朋友;否则就是害对方交上不如自己的朋友了。那么不是变得只能跟和自己同等的人做朋友吗?这样能交朋友的选择不是很少吗?这样真的好吗?”
第二章 天使们的午后
一个没上过学只是勉强识字,才刚读四书集注一两个月的女孩,应该会对书的内容有着什么样的疑问?
完全没料到对方提出这种问题的杨颠峰,听得有点发楞。他发了好一会儿呆,才笑了笑答道:“有句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有没有听过?”
“没有。嗯,如果书不可信,有什么是可信的?”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书不可信,而是说不可‘尽信’。”少年仔细地解释道:“当然,书有很多,有些书可信度比较高,有些书十句里边只能听两句,判断哪种书是怎样的,这是很大的学问,我也还只是在摸索当中。姑姑给你读的这些书,都是可信度比较高的,可是依然不可尽信,你必须要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判断力。比方说,这本四书集注里,孔子的话是用最原始的文言文记下来的,被误判的可能性很高,所以后人的解释相对的就有可能出现错误了。”
女孩马上点了点头,看来她似乎早就有这种觉悟了。杨颠峰心念一动,问道:“你自己有想过吧?如果书上的解释是错的,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
于佳卫眨了眨眼睛,答道:“因为孔子是个教育家,我想,或许他是希望君子都能提升自己的朋友。最后自然就会达成‘没有任何朋友不如自己’的状况。”
少年越来越困惑了。这真的是一个没上过学的女孩吗?不过他还是答道:“我觉得你可能想太多了。这个问题我当初读论语时也想过,我觉得还是要从字面上的意思去解。‘不如’是个用惯的词,意思是‘比不上’,可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用的。如果查字典的话,马上可以发现‘如’的本意是‘像’,例如‘爱民如子’之类。如果‘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解释为‘不要跟不像自己,如此守君子之道的人做朋友’,就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吧!比方说如果有个人不忠不信,有过不改,不知道还有谁会想跟他做朋友呢?”
“啊!是这样!颠峰哥哥果然厉害,这样解释比较说得通。”女孩欣然说道:“接着是泰伯第八,里边有一条是说……”
“等等,抱歉,我有件事情想先问你。”杨颠峰打断她道:“你读完整本论语之后,得到了哪些心得?”
于佳卫只是略为思考了一下,就回答道:“孔子是生在我国春秋时代的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推广全民教育的人。他所教授的内容主要是待人处世之道,总归为一个‘仁’字。仁的基本原则是忠恕,恕很容易明白,就是想要别人怎么对你,自己就怎么对待别人;忠比较有问题,朱熹说忠就是‘尽己’,可是照颠峰哥哥刚刚所说的,那么这应该是朱熹自己的解释,我觉得存疑。整部论语中孔子都把忠当成一个‘基本德行’而没有特别去解释过,可是依照他对‘忠’这个字的用法,比方说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照这里看来‘忠’应该是指肯负责任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的意思。忠和恕是仁的基本原则,而实际的实行方法则是孝、悌、谨、信、泛爱众……”
“够够够了……”杨颠峰听得头都昏了,说道:“……嗯,你读得很透彻,姑姑知道的话一定会很高兴。我要把这些讲给姑姑听,她一定会以你为荣!”
女孩俏脸微红地说:“不,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
少年发了一阵子呆,才说:“好,我们继续讨论,你刚说第二个问题是在?”
“泰伯篇第八,第九条……”
两人继续讨论着女孩这一两个月来的读书成果,差点错过了去书店的时间。下午四点半,因为杨颠峰的要求和坚持,所以他带着表妹和详细标记着位置的地图;藉由东京的大众运输工具往中文书书店的位置前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