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刚好过了秋收,虽然因为严寒和之前山西大同之役的影响,但是还是有一点粮食的……
大概。
李汶没什么把握,但是也不得不出战。
等固原总兵杜桐开始整理军队的时候,他就召集自己三边总督府的幕僚们召开战略会议了,商讨征伐汉中的战略战术,以及如何夺回四川等等。
兵马不缺,粮草很缺,必须要尽快解决战斗,越快越好。
幕僚们首先统一了观点。
连云栈道是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路况最好,能承载的兵马粮草最多,直接就能抵达汉中以北,威胁汉中,开始汉中攻略战。
骆谷道最不建议走,路况太差,很不顺利,当年曹爽就是从这里走,十八万大军损失殆尽,让魏灭蜀之战延后了二十年,可谓凄惨。
子午道经过唐玄宗整修之后,路况有所改善,可以尝试行军,但依然没有褒斜道好走,所以如果西安方面的榆林军抵达之后,可以从褒斜道进军直接威胁汉中。
自然,这要建立在叛军没有丧心病狂的烧毁栈道的基础之上。
然后幕僚们又提出了新的作战路线,可以从固原派一支人马去天水,从天水走祁山古道,这里是诸葛亮两次北伐的路线,路况也比较好,可以进攻阳平关策应连云栈道的军队,也能绕过阳平关威胁叛军退路。
至于邓艾的路线……
那就算了吧,那是要人命的,不说能不能办到,而且就眼下来说,意义不大,对方也未必就没有准备,没必要白白折损一支人马。
所以幕僚们给李汶的建议是率领固原镇和宁夏镇的主力走祁山古道和连云栈道,兵分两路进攻汉中,另外等榆林镇的军队抵达西安之后,可以让李如樟带领军队从褒斜道南下,算是策应主力进攻。
如此形成三路攻打汉中的局面。
他们认为李汶占据优势兵力,完全可以把战局扩大,压着汉中打,给汉中营造出一种巨大的压迫感,从而造成汉中萧如薰叛军的恐慌,继而实现他们占据汉中夺回四川的战略目标。
高参们参照了曹真曹爽的失败和钟会的成功,选择了看起来最合适的战术,准备一举夺回汉中。
李汶也觉得大概没什么问题,这样打的话,在兵力优势上是具备的,曹真曹爽的失败都是败在后勤和天气上,曹真最笨,碰到了大雨,硬生生在子午谷里面折腾,把粮食和士气都折腾完了,就完蛋了。
曹爽也笨,不去探路就直接选择了骆谷道这条被李白敬畏的难于上青天的道路,最后前方受挫后方不济,差点被费祎包了饺子。
而他们就不要,要走祁山和连云栈道,兼带褒斜道。
避免骆谷道,尽量不走子午谷,对这两条路线予以防守,而不予进攻。
如此一来,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重蹈曹真和曹爽这对笨蛋父子的覆辙了。
高参们洋洋得意。
李汶思考再三,觉得也没什么问题,于是开始派人南下祁山古道和连云栈道探路,搜集情报,并且下令给杜桐,让杜桐派遣先锋军队南下宝鸡和天水占据有利地形,同时开始安排辅兵民夫运送粮草辎重,为大军南下做准备。
同时,李汶下令给西安方面,让刘光国安排军队把住子午谷口,以免万一有叛军丧心病狂的从子午谷进攻西安,同时也要兼顾周至县,防止叛军先行从骆谷道进军了。
如此一来,万无一失,李汶觉得自己可以从容调兵遣将了。
第八百六十二章 行动起来的李汶
李汶行动的同时,刘綎和麻威也早就开始行动了。
经过一阵热烈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李汶的主力会从连云栈道还有祁山古道进攻,褒斜道也是很有可能的路线之一,最不可能的就是骆谷道和子午谷。
骆谷地势实在是太险峻,走商旅还行,走大队人马纯粹是在自找不痛快,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子午谷也是一样,很不好走,而且万一被人堵住了,真的是逃都不知道怎么逃。
于是麻威派人着重整修褒城。
褒城是褒斜道和连云栈道的必经之处,褒城以北还有虎头关和鸡头关,这两座关卡都是重要的关卡,需要设防。
麻威派人把军中的火炮架设于其上,准备利用镇南军火力上的优势层层阻击李汶的军队。
而对于可能从祁山古道而来的敌军,则需要在略阳、阳平关和沔县设置防御,略阳是可以抵抗一阵就放弃的,目的是诱敌深入,而阳平关需要着重布防,至于沔县,则是万万不能失去的。
麻威和刘綎都赞成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不去过于深入的向汉中西北部驻防,而选择接近汉中的险要地势驻防。
如此一来减少兵力分散,避免本来就少的军队再度分散兵力,增加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二来减少粮食损耗,虽然他们手上粮食不少,但是也没有多到可以肆意浪费的地步。
三来可以拉长李汶的补给线,增加他的运输损耗和运输压力,使之有限的军粮加快消耗,人力物力也更快的消耗。
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乎最后的歼敌和决战,要在不断的防守和运动战当中充分发挥川军和镇南军在崎岖山地的战斗优势,抵消李汶所部的人数优势,最大限度的增加获胜几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