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曜心里一惊。
“陛下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这座城池似乎已经不太适合作为京师了。”
萧如薰缓缓开口:“子先,我认为这里已经不太适合作为新朝的国都了。”
“这……陛下,燕京虽然是故明国都,但是毕竟也是二百余年的国都了,各项设备都是非常完整的,稍加整顿就能利用,若要更换京师所在地,不免损耗过巨,难道陛下想要迁都至南京吗?”
周曜看着萧如薰。
“这倒可以商量,我也没决定好,但是,子先,你不觉得近些年的天气越来越冷了吗?”
周曜愣了一下:“陛下的意思是说?”
“天气越冷,越是往北,土地里就长不出粮食,燕京作为京师,地处国门,粮食等各项物资完全无法自给自足,所以才要依靠京杭运河来供给需求,这才给了我一击必杀的机会。京师百多万人居住,需要的粮食和各项物资岂在少数?江南百姓疲惫多时,加上京杭运河漕运沿岸也因为特殊情况而闹出过不少事情,这些都是弊政,我想要将其革除。京师地位固然重要,但是若要因为京师一地而耗费全国太多精力供养,我认为这样是不太好的,若能将京师南迁至某个尚能自给一部分的地区,减轻百姓压力,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听萧如薰这样说,周曜忙说道:“陛下不欲继续保留燕京?”
萧如薰摇摇头:“燕京可以继续作为新朝北京存在,但是我只保留其军事重镇的地位,寻常百姓需南迁,只留军士驻扎,作为北伐的根据地,京杭运河只供军需,如此可以减少整个京杭运河的运输压力,大大减少消耗的民力。昔年成祖迁都燕京,为的是北伐蒙古,现在这样的情况,燕京完全成为前线,不仅需要保证百姓和官员的生活,还要维持大量军队的驻扎,消耗实在太大,九边之制度我也不欲保留,继续以燕京为国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样的话,貌似是个新的想法?
周曜忽然觉得萧如薰说的有道理。
京师太过于靠近前线,天子守国门固然壮烈,但是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一些,历年来大明被威胁国都的次数也不少,把皇帝置于如此险境,似乎的确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若是将国都南迁,而将燕京完全化为军事重镇,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至少萧如薰有一点说的很对。
北方粮食连年欠收,完全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南方大量供给,民力消耗太大不说,还容易误事,这一次萧如薰之所以可以迅速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切断京杭运河航线断绝沈一贯政府的粮食来源,使得他们无力反抗。
如此看来,新朝继续定都北京的确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若是单纯作为军事重镇将大量人口南迁,也的确可以减轻很大的压力,有助于民力的恢复。
而且现在的新朝,怎么说呢,已经完全和萧如薰绑定在了一起,前朝能留下来的力量完全不足以和萧如薰手上的力量抗衡,若萧如薰打算另外选一个地方作为国都,会几乎没有压力。
这个时候若真的要改换国都,事情大有可为。
周曜看着炮声隆隆浓烟滚滚的战场,他知道这件事情是真的大有可为的。
炮火之下,古老而雄壮的城墙似乎有些摇摇欲坠,似乎完全无法抵抗住这样的攻击。
而萧如薰似乎也不打算继续等下去了。
他下达了夺城的命令。
“传令,先登城墙夺旗者,赏银一万,先夺城门者所在军队,全体都有赏赐!生擒沈一贯者,封侯!”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为我而战吧,士兵们!
随着命令的传达,战场形势发生了转变。
战鼓声陡然转为急促,号角声随之吹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黑压压一片精锐的战士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先登上城斩将夺旗杀入城中擒获沈一贯走上人生巅峰的欲望了。
他们向着古老而雄壮的城墙冲锋而去,发出了震天的怒吼之声。
他们似乎看不到眼前的沟壑与险境,眼中似乎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发红的双眼瞪着城墙上那些惨叫不止的士兵们,似乎想要飞上去将他们彻底撕碎。
一群狂怒的战兽蜂拥向了城墙,势不可挡。
他们扛着木舟搭浮桥,他们冲过护城河,甚至有的水性好的士兵直接跳入护城河内协助搭浮桥,第一批通过浮桥的士兵立刻搭起大盾阵步步向前。
城墙上的明军士卒一边尝试用弓弩守城,一边也在用床子弩和弗朗机铳等守城兵器攻击城下的士兵和浮桥,但是他们先是被红夷大炮的炮火肆虐了一遍,士气本来也不高,被毁掉了部分守城器械之后,守城效率大大降低。
红夷大炮还在不停的发射,京师城墙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接受了严峻的考验。
抵达城墙脚下的准备攻城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推着云梯车架设在城墙之上准备先登破城,城门处大量士兵推着撞车不要命的朝着城门前进,试图用撞木将城门撞开。
而城上的士兵虽然也奋力还击,用弓弩和鸟铳奋力阻挡攻城的士兵,但是收效甚微。
他们没有形成组织,打击分散毫无威力,反而容易被城下掩护突击的镇南军的反击打中,凄惨的坠落下城楼,摔得非常惨。
而开始登上城楼试图攻城的镇南军士兵则越来越多,他们用嘴叼着武器拼命向上爬,而城楼上的明军则拼命阻止,用鸟铳用弓弩用石块进行阻击,确实造成了一些杀伤,但是这远远不足以阻挡镇南军的攻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