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皋一愣。
其余三名辅臣也一愣。
张位的目光有些闪烁,顿了一下,也装出了一副愣神的样子。
北虏寇边不是小事,但是往年也不是大事,九边自行处理自行解决,战后上报战损和战果,论功行赏,这就是惯例,什么时候需要直接汇报给朝廷呢?还是八百里加急呢?
边镇危急,有被攻破的危险。
大明边镇虽然武备废弛战力孱弱,不复国朝初年之锋锐,但是早已今非昔比的蒙古人一样没有办法威胁大明边镇太多,大多数时候双方就是菜鸡互啄,你啄我一口我啄你一口,然后各自回家安好,没有致命的危险。
上一次遇到这种危急情况的时候,还是嘉靖年间的俺答寇边,当时死了不少人。
可是自隆庆和议之后,双方罢兵休战,开始互市,这都多少年了?怎么突然出了这个事情?
“北虏寇边?八百里加急?这是什么情况?传令骑士呢?”
赵志皋连忙问道。
“在外边!”
“喊进来!”
“诺!”
很快,行色匆匆的传令骑士就进到了内阁,一进来就单膝下跪,奉上军报。
“阁老!卑职奉大同巡抚梅国桢之命特来送此急报!北虏以大军十万寇边,梅抚台正在苦苦支撑,望朝廷迅速调兵支援,则局面还有挽回的机会,若是晚了,大同休矣,山西危急!宣府也要面临危险!”
“什么?!十万?!”
内阁众辅臣被惊得一脸呆滞,赵志皋吓得直接站了起来,颤颤巍巍的走到传令骑士面前拿过了那封急报。
第四百九十三章 蒙古寇边
十万蒙古骑兵南下寇边的事情让赵志皋惊悚万分。
他伸手接过了那封大同紧急军报,颤抖着的手撕开了外封,打开便看。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土默特部首领顺义王扯力克背叛大明,引土默特部铁骑五万并其余各部骑兵五万,南下寇边,边境明军猝不及防,又因军粮不济,军装不济,又冻又饿,连武器都冷的拿不动,难以抵抗,兵败如山倒。
大同七十二城堡短短一天就陷落过半。
大同巡抚梅国桢紧急调麻贵所部苍头军支援仍然在抵抗的城堡,然大多数城堡兵员不过三百,战马不过十匹,士卒马匹皆冻饿无战力,一触即溃,残部纷纷弃城退入大同镇城。
麻贵苦战一天,因为蒙古骑兵人数太多,苍头军损失过半而不得不退入大同镇城,大同镇除镇城和少数兵马较多的城堡依然在抵抗之外,大部已经完全陷落。
截至梅国桢派人送信之时,蒙古骑兵兵分三路,一部继续围攻大同镇城,一部向雁门关突击,一部向平型岭关突击,情况万分危急。
幸好梅国桢提前听到风声,留了一手,派人往太原镇和宣府镇分别送信,让他们警惕蒙古人的突然袭击,目前雁门关和平型岭关应该还没有失陷。
但是大同镇剩余的还在抵抗的城堡却纷纷成为孤城,彼此不得相连,只有阳和城守将派人冒死突围来报求援,表示阳和城现在还在明军手中。
至于其余各城是否还在抵抗,已经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大同已经生灵涂炭。
大同防线已经全部告破,破的和筛子一样不能更破了,目前唯一可以去的是镇守人数少的城堡绝对已经陷落掉了,只有人数多的城堡还能坚守一时,但是也坚守不了多久。
原因很简单,缺粮,没粮食,士兵饿得没有力气打仗,冬衣也不够,冷的连武器都抓不住,要么就是饿死,要么就是冻死,要么就是被蒙古人打进来死掉。
蒙古人一旦攻陷其中一两个城堡,就能得到攻城器械甚至是火器,一路打下来,明军城堡脆弱的像纸片一样,一捅就穿,九边糜烂的现实情况一览无遗。
若不是土默特部落给大明戍边十数年,怕是俺答寇边的惨状还要发生很多次。
这一次没有土默特挡灾,土默特没有粮食吃,已然背叛南下,和其余各部合兵,这个时候的情况已经是自俺答以来最危险的一次了,甚至极有可能重新出现俺答寇边的旧况。
因为蒙古人还有一支朝平型关杀了过去。
平型关后面唯一有抵抗能力的就是紫荆关,紫荆关一旦失陷,整个河北京畿之地将再无多少防线可守,蒙古骑兵将直接在华北大平原上纵马奔驰,肆意劫掠,甚至兵锋直指京师!
到时候涂炭的就不只是大同了。
赵志皋手一抖,急报掉落在了地上,四十年前俺答寇边的记忆重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张位连忙冲过去抢在所有人面前拿起了军报,细细看起来,一看之下也双目圆瞪,甚是震撼。
继而沈一贯沈鲤等人接连看过急报,内阁大佬们已经将发生在大同的紧急事件了然于胸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位和赵志皋的身上。
之前,梅国桢上书请求朝廷调拨更多的粮食支援土默特部抗灾,安抚其心,使其继续为大明守边,并且提出土默特人一旦饿到极点,就不会继续忍饥挨饿坐以待毙,而是会南下寇边求取生存。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背叛,而是求活。
梅国桢再三强调,严寒时节北虏南下几乎是一定的,在三娘子的带领下,土默特人为大明戍边十数年,大小战役不下三十次,为大明减少了多少军费消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