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必不负陛下之信任!臣当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好!好!”
朱翊钧的激动溢于言表。
内阁三辅臣和石星李如松很快就出现在宫殿门口,看到了站在朱翊钧身边的萧如薰,无不惊讶,尤其是李如松,眼睛瞪的圆圆的,那数年不曾出现在眼前的人,如今居然真真切切的出现在眼前,由不得他不惊讶。
当初在朝鲜的那些记忆重回心中,李如松一时间也不知道心中是何种感受。
倒是赵志皋最先反应过来,连忙问道:“陛下,萧镇南如何在此?”
朱翊钧开口道:“大明将军,首推萧爱卿,朕觉得此战还是要交给萧爱卿去负责比较好,因此朕早些时候派人去召回了萧爱卿,朕决定用萧爱卿接替李爱卿为御边平虏总兵官。李爱卿虽然善战,但是年龄毕竟太大了一些,北虏凶猛,情况危急,朕不忍看到老将不能善终,李爱卿已经七十了,为大明付出的够多了,是时候让李爱卿退下好好的颐养天年了,这也是小李爱卿的意思,对吧?”
朱翊钧看着李如松,李如松心里没来由的一阵松快,松了口气,应道:“陛下所言甚是,臣父年已七十,如今天气寒冷,臣实不忍看到老父有什么闪失,臣谢陛下体谅老父之难处!臣代老父谢陛下天恩!”
内阁三辅臣互相看了看,石星也咂咂嘴,感觉情况不太对劲。
朱翊钧好像没问过他们,就直接把李成梁给撸了,让萧如薰顶上去,萧如薰是怎么来的,怎么接替的,好像都没明说,直接就让李如松答应了,然后把这个事情给坐实了?
陛下,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咱们都跟不上你的新套路了。
“这……陛下,兵部未曾行文让萧镇南带兵回京,如此一来,是否难以向诸臣交代?”
石星倒不是不欣赏萧如薰,他也算是一手提拔了萧如薰,对萧如薰很有好感,对于萧如薰南下缅甸甚为惋惜,视之为自己不能更进一步入阁拜相的原因之一,深感遗憾,但是如今萧如薰归来,他一点都不知道,未免要有此问。
朱翊钧倒是解释了。
“事急从权,朕就没有和爱卿商议,但是萧爱卿按照朕的命令北上回京,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如今这个情况下,石星哪敢说个不字?
“既然是陛下相招,自无不可!”
石星本来就偏向皇帝,如今更是果断认怂。
内阁三辅臣虽然有异议,但是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萧如薰已然回京,出任总兵官的事情也基本坐实,他们再反对就是和皇帝唱反调了——
如今最好不要触皇帝的眉头,张位刚刚被撸掉,马上就要杀头了,皇帝怒气满满,群臣虎视眈眈,他们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个张位。
第五百一十九章 李成梁的政治失误
这么多年来,这是朝廷部门少有的几次向皇帝妥协的经历。
自从张居正死后皇帝亲政开始,最开始几年,文官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皇帝觉得自己是圣君,那几年里面,朱翊钧沉迷在圣君梦里面,不知给这些文官开了多少方便之门。
直到锦衣卫和东厂的一些秘闻进到了朱翊钧的耳朵里面,朱翊钧才恍然惊觉自己这个“圣君梦”是文官们粉饰出来的太平梦,自己被他们当枪使已经很久很久了,而自己还在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是圣君!
然后朱翊钧就开始和群臣拧巴了,这一拧巴,自然就把之前几年攒下来的“好名声”给弄没了,文官就开始不遗余力的黑皇帝,反正皇帝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朝廷各部门的日常行政更是没朱翊钧什么事儿,最早的申时行张四维等人继承了张居正的作风,对朝政把控得很严格,专门挑一些精选过后的奏折给朱翊钧看,让朱翊钧觉得自己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至于那些真正讲述实情的……
反正皇帝住在北京城,住在紫禁城,就等于是被圈养起来的吉祥物,根本出不去,他看不到就意味着没有,很简单的换算法。
不过随着皇帝和群臣之间矛盾的加剧,随着朱翊钧开始重视东厂和锦衣卫的管控并且开始培养自己的耳目,有些事情就遮掩不住了。
群臣意识到皇帝无法糊弄,只能开始耍无赖,用很无赖的手段不断的让皇帝的精力严重损耗。
所谓国本之争,未尝不是为了让皇帝消耗精力而难以关注国事的一种手段,是群臣和皇权的一次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除了特务和太监,朱翊钧往往是孤立无援的,群臣的姿态都相当强硬,使得他几乎无法对自己的国家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相当一部分事情,他只能通过太监和特务去做,确保自己的国家不至于彻底脱离自己的掌控,即使如此,还要遭受到大量的阻碍和骂名。
在舆论战方面,明朝皇帝是输的一塌糊涂,尤其是朱翊钧,到底也没能做到嘉靖皇帝做到的事情。
但是这一次,在文官们集体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朱翊钧占了上风,经过周密的准备,让文官们不得不咽下这枚苦果,接受这个既定事实,因为无论如何,他们不能放任自己的生命被蒙古人损害。
萧如薰看起来是坚定的皇帝一派,但是他的确能征善战,并且有相当大的可能办到李成梁如今办不到的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