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争议不断,即使到了萧如薰现在所处的大明,张巡依然是一个不可触及的禁忌话题,自然,萧如薰知道这是不准确的,张巡并没有吃那么多人,吃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也并非显得那么无法饶恕。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吃饱穿暖的我们是不能体会睢阳守军当时的处境的,而且张巡并未吃光全城,张巡食人恶魔的这一面目多少有着唐政府的推波助澜在里面。
他作为一个县令,在两年之间坐火箭般的成为帝国大员,他的战绩是那样的辉煌,以至于显示出了其余唐政府要员们的庸碌无能,他的出现将政府官僚们的怯懦自私徘徊不前揭露的一览无遗。
这是一手造成安史之乱局面的达官贵人们所无法接受的,所以他们不能允许一个活着的张巡以帝国功臣的身份进入朝堂,将朝堂上本已划分完毕的蛋糕再给抢走一大块。
张巡必须要死,这就是贺兰进明执意不救睢阳的原因,也是其余友军见死不救的重要原因,张巡死后,他们极有默契的一起进军,十日之后就收复了睢阳,接着就是洛阳和长安,开始了战略反攻。
张巡的事件在当时有着极其浓厚的政治意义,大员们竭力污蔑张巡,夸大他吃人的一面,为的是削弱他死后的民愤,睢阳城的大部分百姓毫无疑问是在绝望之中饿死的,到了那个地步,“人相食”已经是求生欲望所导致的必然,而非刻意为之。
即是如此,食人也是那些养尊处优知书达理从来不用担心自己没饭吃的达官贵人们所无法接受无法忍受的事情,以唐代的风气之开放都无法接受,就更不要说注重道德的宋代和注重道德到了病态程度的大明朝。
你可以贪污,你可以酗酒,你可以圈地,你可以抗税,但是你就不能没有道德,而且你有没有道德这个标准还不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也不是普罗大众说了算,而是“读书人”说了算。
无数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并不是雪亮的,更何况眼睛再亮没有用,脑子转不过来,就只能成为幕后黑手的帮凶。
大明朝的识字率低得令人发指,你能指望连字都不认识的人可以明辨是非吗?大家活着已经非常辛苦了,竭尽全力的活下去就是全部,还能有余力明辨是非吗?
说穿了,老百姓只能强势围观,然后喊666以为声援。
萧如薰几乎都能想象出来这件事情传到了朝廷里面之后,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们会是如何如何的愤怒,如何如何的上蹿下跳弹劾梅国祯和麻贵。
更要命的是,梅国祯和麻贵死死守卫的大同,并没有睢阳那样的战略地位,张巡守卫睢阳是保护了江淮之地,为唐政府利用江淮之地的税赋收入进行战略反攻争取了非常宝贵的时间,让安史之乱得以顺利平定。
他的战果是那样的辉煌,所以唐政府和后人无法一棍子打死张巡。
可是大同不一样!
他们守住了大同,但是依然导致了战局的扩大化,大同城的死守没有改变大同镇彻底沦陷的事实,这是无可辩驳的。
除了忠诚除了精神,萧如薰找不到任何为他们推脱的理由。
望着麻贵,萧如薰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思虑良久,萧如薰只能缓缓询问:“梅巡抚可还好?”
麻贵点了点头。
“梅巡抚还活着,只是太久没吃东西,身体太虚弱,躺在床上已经动弹不得了。”
“这……他不是……”
萧如薰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询问,难道要问他不是有人肉吃吗?为什么还会饿着?
麻贵知道萧如薰想要问什么,他的面色更加灰败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报应
“梅巡抚为了让士兵们吃肉,所以自己带头吃了,吃过一次之后,他吐得一塌糊涂,就此躺在床上绝食,罪将每每着人强制喂食梅巡抚,他才活到今日。”
麻贵如此说道。
“那些肉……”
“都是被饿死的和伤重不治而死的人的尸体,绝无一个活人,这是梅巡抚的底线,也是……全体守军的底线,城内实在是没有任何食物可以食用了,北虏突然袭击,大同镇城只有五日之粮,我们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麻贵的话说的萧如薰一阵心酸。
“不说了,不说了,我们先去看看梅巡抚,剩下的我们慢慢谈。”
萧如薰只能先行安抚他们,尽可能封锁消息,至于之后的事情……
说实话,他真的没有主意。
大同城内的景象,说真的,真的很骇人,也就是萧如薰亲眼见过更加骇人的景象,所以并未觉得太过于可怕,不过跟着萧如薰进进城的三五亲兵已经是面色难看至极了。
眼下的大明朝还没有到那个时候,眼下的大明朝大体还平稳,易子相食这种事情还只是存在于大家脑海里的一个概念,还不是真实发生真实看到的并且十分习惯的事情,若是换作东汉末和西晋末,那么这种事情也就很稀松平常了。
可眼下不是。
萧如薰看到了面色灰败的士兵,还有面色灰败的城内幸存居民,他们的眼神不一样,和外面的人不一样。
“你拿我的令牌去找李如松将军,让他派人做饭送到城内给难民和士兵吃,记住,不要肉,要菜饭。”
萧如薰如此嘱咐自己身边的一名亲兵,亲兵点了点头,立刻掉头离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