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淮安新城更像是一座戍堡关城,只是规模却要大上很多。
团练总兵的官署是个三进的院子,并不算大。
一进的外院是秦拱明办公的地方,进到厅中朱慈烺自然走到上首坐定。
见路振飞和秦拱明还站着,朱慈烺微微笑道:“路巡抚,秦总兵快快坐下,孤还有要事与你们商议。”
路振飞和秦拱明对视一眼,这才各自在下首坐了下来,但屁股只坐实了小半边,有大半都是悬空着的,用战战兢兢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朱慈烺端起茶杯微微呷了一口,用极其温润的声音说道:“皓月公和秦将军练出这样一只乡兵,乃是社稷之福。”
秦拱明立刻涨红了脸,羞愧道:“殿下谬赞了。这些驴球子如今只能勉强守城,叫他们上阵杀敌怕是不行的。”
朱慈烺之前便听路振飞提起过这秦元一,见此人生的英朗,隐隐有大将之风,便多问了一句:“秦将军以为把他们练成什么样子才能上阵杀敌?”
秦拱明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是练成川军一般。”
川军……
朱慈烺心中一动。他是明史教授,自然知道川军二字的分量。
如果把明末军队战斗力做个排行的话,川军和戚继光训练的浙兵可以排进前二,第三则是卢象升统领的天雄军。其余的军队除了秦兵稍有战力外,实在战斗力有限。
这秦元一也姓秦,难不成也是川军的一个将领?
“秦将军可知道秦夫人的练兵之法?”
在明末提起秦夫人三字那说的自然是秦良玉了。
只见秦拱明拍着胸脯道:“秦夫人正是臣的姑母。”
朱慈烺愣了一愣。
他知道秦良玉有两个兄长,一个弟弟。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秦邦翰都在天启元年的浑河血战中战死。而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也在天启四年平定“奢安之乱”中战死,可谓一门忠烈。
至于秦良玉的侄辈,朱慈烺知道的有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祚明。秦翼明、秦拱明这二人都是秦邦屏的儿子。其中秦翼明官至总兵,封威远伯,在原本历史中在顺治十六年与马万年一起降清。而秦拱明也做到了总兵,在平定沙普之乱中战死。秦佐明、秦祚明都是秦民屏的儿子,也都做到了参将。
朱慈烺却是并不记得秦良玉有一个侄儿叫秦元一啊。
见朱慈烺有些疑惑,秦拱明解释道:“家父便是都司佥书秦邦屏。”
……
……
第八章 良将
原来他是秦邦屏的儿子!
经过秦拱明一番解释朱慈烺才知道元一是他的字,路振飞因为和他相熟,故而以字相称。
这便可以解释了。
秦拱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是没有留下字。朱慈烺前世虽然是明史教授,也不可能凭空猜出秦拱明的字是什么。故而他听到路振飞称呼秦拱明元一时,根本没往四川秦家身上想。
“秦佥书忠君体国,战死浑河,孤甚是钦佩。”
听到浑河二字秦拱明的神色有些落寞。
他感慨道:“想当初浑河之战,大军分为两营。游击周敦吉与家父先行率兵渡河,以在桥北立营。总兵童仲揆、陈策,副总兵戚金,参将张明世统三千浙兵于桥南立营……”
秦拱明稍顿了顿,继续说道:“东虏多次用骑兵发起冲击,却丝毫占不到便宜。若不是袁应泰那厮不派兵来援,孰胜孰负犹未可知!”
说到这里秦拱明额上青筋暴起,双手也紧紧攥成拳状。
“秦将军当时可在军中?”
秦拱明摇了摇头。
“当时臣并未随父出征。”
朱慈烺微微颔首。
浑河血战之惨烈是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四千川军白杆兵,三千戚家军浙兵除了极少数的逃回辽阳,基本都阵亡报国。若是秦拱明当时也在战场,估计也已殉国了。
还好,还好给秦家留下了这点血脉。
“秦将军说希望把这只乡兵练成川军一般,可有法子了?”
朱慈烺话锋突然一转,秦拱明先是一愣,随即摇了摇头:“臣无能,这些乡兵比之石柱兵素质差了太多,恐怕很难练成川军那般。”
朱慈烺却是笑而不语。
在他看来兵员本身的素质固然重要,训练方法亦很重要。
白杆兵的编制适合山地作战,在平原却未必适合。单一的兵种很容易让敌军找到突破口,在朱慈烺看来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更适合作为标杆。
“孤有一个想法。”
朱慈烺稍顿了顿道:“可否按照戚少保《纪效新书》上的方式训练乡兵?”
秦拱明出身将门,自然是听过戚家军的。事实上浑河之战,就是四川白杆兵和戚家军浙兵的一次合作。
秦家统率的川军名震天下,在他们看来大明的其余军队都不值一提,唯有戚家军值得尊敬。强者只会尊敬强者,惺惺相惜说的便是如此。
如今朱慈烺提出按照《纪效新书》的方法训练乡兵,秦拱明并没有拒绝,而是陷入了沉思。
良久,他抱拳道:“臣愿意一试。”
朱慈烺长松了一口气。
他就怕秦拱明倔劲上来了,不给他面子。
川兵固然也很犀利,但秦家没有留下一个系统的训练方法,加之白杆兵兵种单一,不是最好的选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