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清冷哼一声道:“既然如此,还请姜总戎速速打开城门,迎英亲王殿下进城。”
原来此次统兵至大同的是多尔衮的亲兄长英亲王阿济格。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如今多尔衮贵为满清的摄政王,自然不能亲自领兵作战。那么,他能够倚重的便是一母同胞的兄长阿济格和弟弟多铎了。
多铎需要领兵驻防京畿,以备不时之需,多尔衮能够调用的只有阿济格。
此番多尔衮派阿济格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部直取大同,为的就是拿下整个山西北部,将山西和蒙古连成一片,以便从榆林方向攻打顺军。而叶臣部也已经将太原团团围住。
怎么看山西都迟早会落入清廷手中。
姜瓖的脑袋还是很灵光的,大致分析了一番便决定降清。
只是投降也是有技巧的,必须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开门献城之事贵使不必担心,姜某唯一有些顾虑的是之前摄政王给姜某的承诺可还作数?”
姜瓖微微眯起眼睛,一字一顿道。
“你!”
韩忠清气极反笑:“那是自然,王爷说的话自然是作数的。”
他心道这姜瓖的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竟然连这种话都说的出口。
姜瓖闻言直是大喜,立刻拍着胸脯作保道:“姜某这便下令打开城门,恭迎王师入城!”
……
……
阿济格兵不血刃的拿下大同,消息很快传到北京。
紫禁城中的多尔衮得知这个消息直是大喜。
大同一取,整个山西北部就能和蒙古连成一片。要想取道蒙古,攻打陕北便易如反掌了。
这是他整个战略布局中最关键的一环。
不过攻打太原的进程却不如想象中的顺利。
叶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将太原拿下,只得围城。
可太原是大城,城中粮草充足,即便围个半年也不一定会断粮。
多尔衮可等不了那么久。
思量再三,多尔衮决定调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部前去太原增援,务必在一个月内拿下太原。
孔有德等部汉军有不少红衣大炮,要想轰开太原的城墙并非什么难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孔有德部汉军也是时候发挥发挥作用了。
至于南面的残明小朝廷,多尔衮并不急着收拾。
听说他们在山东北部修筑堡垒群,妄图延缓八旗军的攻势。真是痴心妄想!
昔日孙承宗主辽事时不也修筑了不少堡垒吗,有什么用?完全就是花架子!
八旗铁骑一到,那些堡垒中的明军跑的跑散的散,即便有负隅顽抗的也会被一一攻克。
山东的情况也一样!
只待两路大军拿下山陕,灭掉李自成,便可以调转头来攻打南面。
八旗大军一至,驻守在堡垒中的明军便会望风而降!
就且让残明小朝廷多活几日吧!
多尔衮对自己的部署十分满意,唯一有些担心的是豪格。
虽然皇太极死后,豪格在政治斗争中全面落败,但毕竟仍有不少旗人支持。
对此多尔衮是十分警惕的。他一直不让豪格领兵出征就是出于提防的目的。毕竟豪格还是名义上的正蓝旗旗主,在旗中颇有威望,若是掌握军权后发动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但只要不让豪格掌兵,把他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多尔衮觉得还是能够压服他的。
当然,若是代善和济尔哈朗突然发难支持豪格,形势就会完全不同了。
多尔衮只能寄希望于二人能够认清形势不要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窝里斗,同时期盼着多铎和阿济格能够速速拿下山陕班师回朝。
……
……
第一百零四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姜瓖降清。
朱慈烺得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太过惊讶。毕竟姜瓖已经跟李自成撕破脸,那么除了降明就是降清,没有其他的选择。
而大明如今在北方除了山东并没有任何地盘,给不了姜瓖有效的接应,姜瓖降清是迟早的事情。
但接下来的消息就让朱慈烺感到震惊了。
多尔衮调多铎、孔有德、耿仲明驰援太原,打算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坚城!
因为朱慈烺的决策产生的一系列蝴蝶效应终于开始显现,使得历史走向悄然发生了改变。
首先朱慈烺命高杰、秦拱明收复了山东,这直接导致南下的觉罗巴哈纳部、石廷柱部在德州惨败。
历史上二人收取山东后立即调转方向奔往太原驰援叶臣部,最终拿下了太原。
但在这个时空,觉罗巴哈纳和石廷柱损兵折将严重,显然不可能作为主力投入战场。即便要派他们去太原,也最多是辅力。
太原是一定要增兵的,多尔衮索性派出多铎、孔有德、耿仲明的豪华阵容。
多铎不必说了,手中攥着镶白旗,是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只。剩下两个也不是善茬。尤其是孔有德,其部汉军有不少红衣大炮,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多尔衮令孔有德部跟随多铎一同前往太原,就是为了用红衣大炮直接轰开太原城墙。
辽东三矿工中有两个都去攻打太原,可以预料太原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接下来的走向肯定是由阿济格、多铎领兵从两个方向对陕西发动猛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