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栋虽然是农民军出身,但并不认为这些辽镇门阀比他们高贵。
说白了,大伙儿都是靠打仗吃饭的。
当年辽镇可是一年拿着朝廷几百万两银子的,却是连战连败一场提气的大胜都没有过。
那些辽镇将领缩卵的本事一绝,就是不敢出城和鞑子野战。
什么祖大寿,祖可法,甚至是吴三桂,都是跑路将军,徒有虚名!
“你说的倒也在理。”
高杰笑声道:“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据说投降了鞑子的军队战斗力都会提升一大截,你可知为何?”
“这……”
李成栋面露难色,开始低头思索。
高杰这一问还真是把他问住了。
照说兵还是那些兵,将也还是那些将,为何换了一套军服战斗力便有天壤之别?
“我来告诉你吧。那是因为这些降兵降将认为他们有鞑子撑腰,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冲杀。所谓扯虎皮拉大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李成栋闻言眼前一亮。
是啊,仔细想想是这么个道理。
一直以来大明官军就对鞑子十分畏惧,有‘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降清的大明官军可以狐假虎威,利用昔日袍泽对八旗军的畏惧攻城掠地。
守城官军一看到满清八旗的旗帜早就吓得开城投降了,根本不会做出抵抗。
如此一来投降的大明官军越来越多,清军的绿营军也就越来越多。
京畿地区短短时间内相继易帜,就是因为各自守军不占而降。
“那祖可法不过是个草包,平日里靠着鞑子这张虎皮吓吓人,真打起来只有抱头鼠窜的份。”
李成栋稍顿了顿继续道:“何况如今鞑子主力都在山西,也没有人会站出来给祖可法撑腰,属下倒想要看看那祖可法打了败仗除了跑到北京去找虏酋哭鼻子还能有什么办法。”
高杰听罢不禁笑出了声。
“你啊!”
“大帅,祖可法不足为惧,但京畿地区还是有一些八旗精锐驻守的。大帅若是想攻克京师,恐怕不容易。”
“嗯,你说的这些我当然知道。”
“属下觉得大帅打下河南后应该给朝廷写一份奏报。一来是报捷邀功,二来也是探探朝廷的口风。”
李成栋的意思很明确,高杰虽然颇得当今天子器重,但毕竟不是天子嫡系将领。
若是收复河南、京畿的功劳都被高杰占了,恐怕天子会不高兴。
即便天子面上不说,心里也难免会结了疙瘩。
……
……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二刘来犯
高杰不由得沉吟起来。
他虽不似文官那样善于忖度上意,却也不傻。
与东宫嫡系出身的赵信相比,他肯定不是天子的首要选择。
天子之所以叫他率军北伐,是因为他的军队是朝廷诸军中最能打的。
但若是自己把功劳都抢了,天子的神策军怎么办?
所以北伐计划中不能仅仅只有高杰部,还必须有神策军。至于秦拱明统率的德州军,则没有那么关键。
李成栋建议高杰在拿下河南后向朝廷上书报捷,高杰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这样太晚了。最好是击溃祖可法所部绿营军后就上书朝廷。
这样神策军才能在最好的时机加入战局,收复河南的功劳也能分一份。
拿定计划后高杰长叹一声。以前他总觉得当土匪难,现在却觉得做臣子要更难。
不仅要做好自己,还要忖度上意,不能让君父难做。
高杰这么卖力的替朝廷卖命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子。
他的儿子高元照如今在皇明军校中读书,显然是被天子当作心腹培养的。
既然他的出身决定了不可能成为天子真正的嫡系,那么就要努力使儿子成为天子的嫡系。
他挣下的这份基业终归是要交到儿子的手中啊。
元照啊,希望你能明白为父的一番苦心呐。
……
……
徐州,总兵府。
李本深半倚在床上,任由两个美婢给他捏脚。
那手法真是恰到好处。
李本深只觉得筋骨酥麻,魂都快被勾出来了。
“嗯,再用些力,往上一些。”
李本深闭着眼睛尽情的享受着。
现在看来留守徐州也不是什么坏事嘛。要是跟着舅父,现在肯定也得跟着去北伐,哪有美婢环侍来的舒坦。
“将军,大事不好了!”
便在李本深思忖着一会该先办了哪个婢子时,高杰的心腹幕僚杜晦慌慌张张的冲了进来。
李本深刚想破口大骂,待看清来人是杜晦后生生把已经冒到嘴边的污言秽语吞了下去。
“杜先生,您怎么来了?”
李本深将给他捏脚的两个婢子踢开,就要起身相迎。
杜晦可是舅父的心腹幕僚之一,即便是舅父本人对他都很尊敬。
“将军大事不好了啊!”
李本深满面狐疑,追问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杜晦冲两名婢女瞥了一眼,李本深遂咳嗽了一声道:“你们下去吧,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来!”
待那二名婢子退下,杜晦才急切道:“二刘朝徐州城杀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