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北面的可选择余地就更多了。
浙江、山东甚至天津都可以。
北面的海贸除了各省彼此之间贸易,最多的就是和日本通商。
之前这一部分海贸主要是被郑家垄断,朱慈烺决定插上一脚,以朝廷的名义跟日本方面进行交涉。
此举也是给郑芝龙提个醒,没有郑家朝廷也能够收取海税。
当然,就是把这些全加在一起,一年恐怕也收不到两三百万两。
毕竟朝廷在这方面刚刚起步,比不得从事这一行业十几年的郑家。
海贸比的就是渠道,朝廷除了在大义上占有优势,并没有太多拿的出手的东西。
但这件事必须尝试去做。因为你不做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就像水师一样,如果朱慈烺不命令龙江船厂倾尽全力赶造战船,登莱水师的班底又怎么搭的起来?
收海税见效快,但要达到巅峰郑家的水准恐怕没有个几年时间是很难的。
最让朱慈烺头疼的是矿税。
万历时曾经在各地设矿监,专门负责征收矿税的事宜。
由于矿监都是宫中走出来的内臣,对朝廷和皇帝十分忠心,朝廷每年还是能够收到一笔不菲的税银的。
但这妨碍了士大夫、东林党的利益,一直遭到文官阶层的口诛笔伐。
就因为收取矿税这件事,文官的吐沫星子都快喷到万历皇帝的脸上了。
不过万历皇帝也算是够硬气,一直没有怂,你们喷你们的,朕收朕的。正是靠着海税、矿税万历皇帝才养得起几十万边军,才打的起三大征。
可到了朱慈烺的便宜老爹崇祯皇帝登基一切都变了。
你说你裁撤锦衣卫也就罢了,竟然连矿税都给废了。
就因为文官阶层鼓吹什么天子不与民争利。
好吧,天子是不与民争利了,这些利全被官绅阶层攫取了。
朱慈烺命人做了一番初步的清查,发现大部分停封的矿如今并没有停采,而是如火如荼的开采着。
而开采这些矿的就是当地的官绅阶层。
这真是狠狠打了崇祯皇帝的脸。
朱慈烺当然不准备放任这些蛀虫挖大明的墙角,窃取大明的财富。
但他也不准备走万历皇帝的老路。你们不是认为朝廷抽取矿税是与民争利吗?那好,朕便不抽税了,朕直接包采包销!
金矿铜矿自不必说了,开采得到的矿产一概充入国库、内帑。其他的矿类,从开采到销售一条龙式完成,完全以朝廷的名义。
这等于是变相宣布了大明矿产属于朝廷,让那些只会以双重标准要求别人的文官闭上嘴巴。
这也是朱慈烺一直想做却没能做的。因为之前他手中的军队不足,怕难以压的住局面。
现在朱慈烺却无需担心了,若是有人带头闹事直接抓进诏狱。有人兴兵作乱直接率大军踏平。也该让那帮脑满肠肥的蛀虫清醒清醒了,朝廷利益高于一切!
第二百一十四章 遂昌县的金矿山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遂昌县。
黄岩坑矿。
作为唐宋时就已经开采的大型坑矿,到了大明朝其仍然是黄金的主要开采地之一。
临近年关,矿工们仍然没有休息,冒着严寒下矿开采金子。
如果问这世间做什么做赚钱,答案一定是挖矿。
挖什么矿最赚钱?当然是金矿!
金子虽然在大明不能作为流通货币进行结算,但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贵金属。寻常富贵人家的大妇都以拥有一套纯金头面为傲,更不用说那些达官显贵,公侯伯爵家连便溺器皿都用的是金器了。
金器多寡成了衡量财力的一大标准。
当然,对这些开采金子的矿工来说,挖出的金子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只能得到微薄的收入,勉强够养家糊口而已。
所有采出的金子都必须统一送到何老员外派来的管事那里查验称量。
也有人曾经起过小心思,想要把金子夹带在身上带出矿坑。可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失败了。
为了防止矿工夹带金子,何员外制定了严格的搜查方法。
所有要离开的矿工接受搜查时都必须脱的一丝不挂,就连发髻也必须打散。
曾经有一个矿工把金子藏在了粪门里想要蒙混过关,结果却被何家派来的打手发现,生生把金子从粪门里掏了出来。
那个矿工的下场十分凄惨,被何家护卫活活乱棍打死,最后随便拿草席子一卷扔到荒郊喂狼,被野狼啃的连个骨头渣子都不剩。
矿工的婆娘咽不下这口气去县城报官,却被遂昌县令直接下了大狱,最终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狱中。
至此事后,再也没有矿工妄图把金子夹带出矿坑。
这黄岩坑矿遍地都是何家的眼线耳目,他们是不可能混出去的。
事情败露不但他们自己难逃一死,连家人也得受到牵连。
报官鸣冤?县尊大老爷凭什么为了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得罪何家?
要知道那何家在遂昌县当地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跺一跺脚地面都得跟着晃三晃。县尊大老爷要想获得好的政绩,必须要得到何家的支持。
别的不说,遂昌县一多半的土地都在何家名下,要是何家不交赋税,县尊大老爷收不到税,考评上肯定会落得个下等,别说升迁了怕是头上那顶乌纱帽都保不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