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此时已经生出爱才之心。
见朱慈烺陷入沉默,路振飞连忙解释道:“陛下,这曾英虽然越级上报,但对朝廷还是很忠心的。”
原来路振飞是担心朱慈烺认为曾英越级上报不妥。
正常情况下兵部塘报应该逐级上报,由总兵汇总交由巡抚发出。
理论情况下,总兵以下武将是没有权力直接发塘报的。
可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切秩序都变得混乱不堪。
武官地位迅速膨胀,甚至压过文官一头。
总兵可能手下只有几千人,而一个参将也可能握有上万兵马。
在乱世手中兵马越多腰杆子越硬气。
这个曾英便是如此。
虽然他只是一个参将,但手下有一万五千多人,连四川巡抚陈士奇都对他倚重有加,引以为左膀右臂。
“嗯,朕自然明白这些。”
朱慈烺稍顿了顿道:“曾英在急报中写了什么?”
既然是兵部塘报,身为兵部尚书的路振飞自然应该提前看过了,不然就是失职的表现。
“陛下,是关于西贼的。曾英在急报中说西贼有意攻取重庆。”
路振飞所说的和原本历史的情况很相像。
重庆一直是明军和西军争夺的关键,几经易手,谁也不能保证重庆始终在自己的控制中。
经由路振飞一番解释,朱慈烺大概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曾英趁着张献忠攻打川南的机会拿下了重庆。
而张献忠在得知这个变故后勃然大怒,集结清点军队,恐怕等天气稍暖一些便要杀回重庆来。
……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四川巡抚
这确实是个难题。
以朝廷现有的兵力还不足以同时对抗满清和张献忠。而如果不派兵增援,在张献忠的大举围攻下,恐怕重庆方面支持不了多久,迟早还会落入张献忠手中。
由于发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朱慈烺不知道在这个时空清廷还会不会命豪格率军入川,也不知道这个时间点会不会提前。
所以他不敢去赌。
那么便只剩下一条路了。
“本兵觉得调云南兵入川如何?”
朱慈烺的这个想法大大出乎路振飞的意料,他听后吃了一惊道:“陛下是想让黔国公率军北上,围魏救赵?”
朱慈烺微微颔首:“也可以这么说。先解了燃眉之急,避免重庆方面一直处于被围攻的状态。”
重庆很重要,但相较于成都分量便轻了不少。
如果张献忠得知沐天波率领滇军北上,威胁成都的安全,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师救援。
沐天波这个人还是很忠于朝廷的。在原本历史中沐天波一直抗清,最终跟随永历帝进入了缅甸,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滇兵的战斗力也很强,只要不轻敌冒进,张献忠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陛下圣明,不过臣建议还是派一名督抚级别的重臣前往重庆指挥作战。”
路振飞稍顿了顿道:“如今四川之所以是这个局面,和四川巡抚陈士奇有极大的关系。此人刚愎自用,且志大才疏,经常胡乱指挥一通。原本能打赢的仗在他的指挥下也打输了。若不换掉此人,将士们恐怕会寒心呐。”
朱慈烺也陷入了沉思。
明末的文官一个比一个烂,真正有能力的没几个。
陈世奇这种人烂的没有那么突出,但你要说他有多好也未必。就像路振飞所说的,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可以很好的概括他。
这样一个人镇守四川,也难怪四川乱作一团了。
换陈世奇没有问题,可换谁呢?
人选是个问题。
“本兵觉得谁可继任四川巡抚?”
“陛下,臣以为礼部左侍郎文安之十分合适。”
文安之……
朱慈烺深吸了一口气。
以文安之的能力出任督抚自然没有问题,在原本历史中督师四川时文安之也表现的很出色。
可朱慈烺却有些舍不得。
朱慈烺一直把文安之当做阁臣培养,这个时候放出去太可惜了。
“还有别的人选吗?”
路振飞摇了摇头:“陛下,眼下四川局势只有文安之可以力挽狂澜。”
所谓英雄相惜,在与文安之共事的半年时间里,路振飞对文安之的做事风格很欣赏。从一些小事琐事中就能看出文安之很实干,绝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
朱慈烺仔细考虑了一番道:“本兵说的有理,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一个强干之人坐镇重庆。便派文安之接替陈士奇出任四川巡抚吧。另调神策军一营暂且充作文爱卿的标营。”
文安之到任四川后需要整合各支军队,手里没有嫡系士兵可不行。
与满清的大战在即,朱慈烺不能调给文安之太多兵,但拨出一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陛下英明。”
路振飞深深一拜。
……
……
高桂英、田见秀率顺军残部来到长沙府时已经是精疲力尽。
军队内部的分歧很大,刘芳亮主张应该夺下长沙府作为根基慢慢恢复元气。袁宗第、田见秀等人却表示应该尊重当时大家在九宫山一起做出的决定,钻到深山里蛰伏,等待时机。
分歧渐渐变为争论,进而变作争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