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这些小江船打造时间竟然如此之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造出五百艘。
“也不能算快吧。这些小江船构造简单,用料也不多。如果工匠人数跟上,还能造的再多一些。”
“嗯,如此甚好。”
文安之微微颔首,表达了对曾英工作的认可。
“抚台大人,卑职建议除了赶造舟船,还应该多在险要处搭建铸造炮台。这样才能确保封锁江面,万无一失。”
既然文安之决定以固守为主,曾英自然要努力往这个方向来靠。
而要稳守,搭建修筑炮台是必须的。
“这件事本抚全权交给你去办。”
文安之拍了拍曾英的肩膀和声说道。
曾英闻言大喜。
文安之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做,说明是想考察他啊。
事情办好了自然有奖赏,事情办砸了便得吃板子。
这也没啥好说的。
曾英自然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在文安之面前好好表现。
“抚台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不负大人嘱托。”
……
……
修筑炮台需要动用大量的人手,耗费巨额银两。
这本是曾英一个小小参将做不到的。
可曾英得到了文安之的大力支持。可谓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如此情况下,曾英也充分展现出能力,将工匠调配的井井有条。
由于他是将领出身,更明白在哪处修建炮台有利于封锁江面,故而可以一次到位避免做重复工。
天气渐渐暖了起来,明军的训练也从五日一操改为一日一操。
文安之完全按照训练新军的方式训练原重庆明军以及刚刚归降的顺军余部。
新军训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上量。不但要每日操练,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
每日天刚一蒙蒙亮就能看到士兵们沿着江岸跑步拉练。
用皇帝陛下的话说这叫锻炼体能。
只有体能上去了,在进行阵列演练,乃至实战中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不然很可能动作都会出现变形,战斗力自然无法保证。
一开始重庆明军和顺军旧部反应都很强烈,不少士兵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是呕吐的情况。
文安之却并没有因此改变训练方法,只是叫出现反应的士兵稍稍休息,然后跟上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出现反应的情况越来越少,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训练强度。
接下来文安之开始让士兵们开始阵列演练。
在阵列演练中出任教官的都是神策军的军官。他们对于阵型的理解十分深刻,能够让士兵高效的完成阵型变换,没有对余的动作。
干净利落的变阵,这在实战之中十分关键。
因为一丝一毫的拖拉都可能导致破绽的出现,从而被敌军抓住猛攻。
神策军的阵型变换强调化零为整、化整为零。
每一处细节看似简单,但要想掌握好必须经过大量的演练。
一开始重庆明军和顺军旧部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可神策军的将领没有丝毫的生气,反而耐下心来进行指导。因为他们一开始也是像这样的,只要用心去体悟,迟早能够熟练掌握各个阵型间的变换。
曾英同样学的很认真。神策军的这一套东西他从未在兵书上看到过,却十分有用,学到了便是赚到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朕要在山东挖战壕
南京,成贤坊。
靠近里街的一家酒楼大门前站满了值守的护卫。
二层靠窗的一间雅间里一个面容俊秀,举止文雅的年轻人正端着一杯香茗细细品着。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身着员外服,头戴东坡巾的中年男人。
“陛下,您此番微服出宫究竟是为何啊?”
原来这位举止文雅的年轻人就是大明帝国的现任皇帝朱慈烺,而坐在他对面的“员外”就是兵部尚书路振飞。
朱慈烺呷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继而说道:“本兵觉得大明与东虏交战,何处是长何处是短?”
天子发问路振飞必须得作答。
他微微拱手道:“禀陛下,东虏所长在于骑射野战,大明官兵擅长据城防守。”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说的不错。兵法之中强调扬长避短。只有发挥出优势才能克敌制胜。”
文安之直到现在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陛下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只是恭敬的听着。
“朕在登基后便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发挥官兵善于据守的优势,后来朕想到了一个点子,又找到了一个人,他帮助朕实现了设想。这个人或许本兵也见过,是皇明军校的一个生员,名叫宋应星。”
朱慈烺顿了一顿道:“这件事朕一直瞒着本兵,是因为之前还没有落实。现在却是可以让本兵瞧一瞧了。”
路振飞已经被朱慈烺勾起了兴趣,和声道:“还请陛下让臣开开眼。”
“本兵且随朕来。”
朱慈烺一甩袍袖起身朝楼下走去。路振飞连忙跟上。
朱慈烺下楼后并没有离开酒楼而是朝酒楼后院走去。
从步入后院的那刻起路振飞便感到惊讶不已。
只见院子里被挖出许多壕沟,一排排整齐的排列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