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杰第一时间将行刑情况向天子禀报。
如今浇铸勒克德浑的铜像就在行宫外放着,朱慈烺在听闻奏报之后饶有兴致的前去视察。
这尊铜像显然刚刚冷却,勒克德浑呈跪姿双手被反绑,整个身体有些扭曲。
“高卿,这件事你办的很好,朕心甚慰。”
朱慈烺先是把高杰嘉奖安抚了一番,继而话音一转道:“这尊铜像朕还有用处。你派人运到德州,让多铎看看背叛朝廷的下场!”
“臣遵旨!”
高杰心下大喜道。
……
……
朱慈烺离开行宫后在一众侍卫的扈从下来到了临清州衙大牢。
如今大牢里关押着许多八旗将领,这些人当然难逃一死,只是朝廷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把他们明正典刑。
得知天子驾临,包括知州在内的一众官员都诚惶诚恐的伴驾。
他们实在不能明白,九五之尊的天子怎么会来到大牢这种阴郁肮脏的地方来。
圣心难测,真是圣心难测啊!
既然天子要进大牢视察,知州当然得遵命执行。
他心道有衙役开道,又有这么多的侍卫在应该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进入大牢后天子点名要提审一个叫陈顺才的人。
这让临清知州感到十分奇怪。
这个陈顺才可不是清军的将领,只是一个普通的甲兵。
天子要亲自提审他是何意啊?
虽然心中疑惑不已,他还是命衙役去提人了。
片刻的工夫后陈顺才便被押到天子面前。
朱慈烺细细打量着陈顺才,发现不过是一两日的工夫此人已经变得憔悴不堪。
“朕已经命人抓到勒克德浑,将其处决了。”
朱慈烺的声音里满是威严。
陈顺才却仍是耷拉着脑袋,毫无抬头的意思。
“你的供认很有用,朕决定饶你不死。”
陈顺才猛然抬起头,脸上露出狂喜。
“不过朕有一个条件。”
朱慈烺不疾不徐的说道:“朕要你返回东虏阵中替大明做内应。”
陈顺才脸上的笑容霎时僵住了,嘴角微微抽搐喉结上下耸动。
“朕不担心你会怀有异心,因为一旦朕把你供认勒克德浑的消息散出去,多铎也不会饶了你。”
朱慈烺的这句话更是让陈顺才绝望。
那种被人拿捏的感觉真是生不如死。
他该何去何从?
陈顺才从来没有感到过如此茫然。
若是答应大明皇帝,今后的生活将十分凶险,每时每刻都必须绷着一根弦。
但若是不答应……恐怕他都活不过今日吧?
陈顺才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脑海中立时出现了二丫的身影。
他的身子没来由的颤栗了一番。
他不能死,他还有二丫,他不能死!
一瞬间陈顺才便做出了决定。
“我答应做内应。”
……
……
北京,睿亲王府。
当多尔衮得知阿济格仍然没有向湖广进兵时直是气的跳脚。
无奈之下他命人找来洪承畴商议对策。
洪承畴来到睿亲王府后见多尔衮的心情不是很好自然是陪着十分小心。
他遵奉一项原则那就是绝不主动发声。
多尔衮十分气闷的抱怨道:“阿济格真是不叫本王省心,本王的令旨明明叫他立即出兵攻打湖广,可大半个月过去了他竟然丝毫没有反应。”
阿济格很勇猛也很能打,但却是有勇无谋。
是以当初多尔衮命阿济格镇守关中时还是有些忧心的,便又派了吴三桂、尚可喜前去辅佐。
心想着有了这二人在旁边提醒着,阿济格多少会长进一些。
可现在看来他却是错了。
吴三桂、尚可喜二人没有起到任何的辅佐作用,估计整日在阿济格面前就是溜须拍马了。
“王爷,奴才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洪承畴思忖再三还是决定向多尔衮谏言一番。
第二百九十三章 只会添乱的阿济格
多尔衮轻点了点头道:“洪先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新君登基总会简拔一批臣子以求绝对的效忠。
如今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
作为摄政王的他自然也得简拔一批效忠于他的臣子,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范文程忠于大清吗?当然!
可他毕竟是皇太极提拔过的人,更是在皇太极一朝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尔衮若是继续重用他,难免显得自己无能。
这种时候自然是提拔一个“新人”来的好一些。
但遍观满朝文武,完全没有受过皇太极恩惠的人很少。
这也正常,毕竟皇太极阴毒是阴毒了一些,可还是知人善用的。
可能只有一人他没有委以重任,那就是洪承畴。
当年洪承畴降清,皇太极也很是欣喜,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皇太极并没有重用洪承畴。
直到皇太极死洪承畴都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职务。
这在多尔衮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所以他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洪承畴,将之引以为左膀右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