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可是夸下海口城中有数万精兵,结果一来却看到一座空城。
沙定洲咽了口吐沫,讪讪一笑道:“一定是明贼惧怕两位将军的虎威,这才连夜仓皇而逃。”
殊不知他这马屁拍在了马腿上,张文秀冷哼一声道:“你连这么弱的明军都打不过,也太蠢了吧?”
沙定洲面部立刻涨成了猪肝色。
是啊,他越是把明军描述的羸弱,便越证明他的不堪。
他连这么弱的明军都打不过不是蠢货又是什么?
张定国倒是咳嗽一声道:“不管怎么说昆明是拿下了。我们还是应该先修补城墙才是。”
张文秀点了点头:“定国说的不错。别管明军在耍什么阴谋诡计,我们先扎紧篱笆才是紧要的。这样不管明军从哪个方向来我们都不怕!”
哼,你不是想要唱空城计吗?那就让你唱,看看最后谁能笑到最后。
修补城墙十分耗费时间,张文秀不敢耽搁当即布置下去。
他本人和张定国、沙定洲则是进入了黔国公府暂且休息。
城中粮仓中的米粮不出意外的已经被全部搬走。好在大西军随军携带的粮秣足够多,一个月内不会有任何问题。
而楚雄府距离昆明又不算远,哪怕运粮也完全来得及。
……
……
从广船上俘获的海寇全部被押进了登州大牢。
登莱巡抚张肯堂在知府袁惟泰的陪伴下亲自进入大牢提审犯人。
如此举动可吓坏了牢头。
巡抚大人那可是绝对的封疆大吏啊,竟然屈尊降贵来到大牢审问犯人。他们自然赔了一万个小心,生怕哪处侍奉不周惹得贵人动怒。
为了争抢着在巡抚大人面前表现,一众狱卒皆是使出了看家本领。
那些海寇被各种刑具折磨终于有人招架不住供认出了事实。
原来他们不光是福建的海盗,还和郑家有着联系。
便是郑芝龙委托他们将粮食运往天津卫交付给清军。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肯堂直是大惊。
他一个月前就隐约听到郑芝龙和东虏暗通款曲的消息。当时他还不以为意,后来这个消息越传越真,甚至有御史言官直接以此弹劾郑芝龙。虽然这些奏疏都被天子留中不发,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陛下很生气。
陛下曾经派钦使前往福建宣旨,命郑芝龙入京述职。
结果钦使却在一场大火中离奇丧生。郑芝龙本人也托病,称不能入京。
当时举朝哗然。
想不到这些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啊。
如果郑芝龙真的暗通东虏,那可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东虏最缺的是什么?自然是粮食。而郑芝龙可以提供给东虏粮食。哪怕朝廷对福建实行封锁,郑芝龙也完全可以派水师去南洋购买。
只不过过程更复杂曲折一些罢了。
这真是晴天霹雳啊!
……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国君父
最尴尬的是如今郑成功就在登莱水师之中,并且刚刚参与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结果却发现是儿子打老子,这简直……
张肯堂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冷静,现在他一定要冷静。
抛开郑成功的身份,张肯堂也是很欣赏这个年轻人的。
郑成功有着这个年龄年轻人的拼劲、冲劲,战场之上敢于搏命。最难能可贵的是郑成功似乎有着天生的领导才能。
要知道郑成功只有二十出头,能够拥有如此气质是很难得的。
本来郑成功的前景一片大好,张肯堂也是准备竭尽全力的培养他,谁知道出了这一档子事。
这件事到底该不该对郑成功说呢?张肯堂感到十分的犹豫。
事情没有挑破就还有回旋的余地,但要是挑破了可就再无法弥补了。
到时郑成功必须在国与家忠与孝之间做出抉择。
还有,这件事要不要立即写奏疏送往南京禀报圣上?
张肯堂头疼啊!
便在这时知府袁惟泰献策道:“抚台大人何不让郑成功来写这份奏疏?”
“什么?”
张肯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圆了双眼道:“你说让郑成功写奏疏?”
“是啊。如果这些海寇所言真的属实的话,那么郑芝龙通倭便是坐实了。既然郑成功迟早都得知道,那早知道总比晚知道要好。早知道可以早检举,和逆臣划清界限。”
袁惟泰侃侃而谈,攥紧拳头道:“下官看郑成功是个公忠体国的年轻人,在这种事情上不会做错选择的。”
“你就这么肯定郑成功会卖了他老子?”
张肯堂也顾不得文雅了,催声问道。
“这不叫卖,这叫尽忠。自古忠孝难两全,君总比父大吧?”
袁惟泰这话算是打消了张肯堂的一些顾虑。
可话虽这么说,真要是让郑成功大义灭亲他恐怕会有些于心不忍吧?
张肯堂又思忖了片刻,还是决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郑成功。
……
……
郑成功正在书房里临帖。
近来他喜欢练习飞白体,虽然只有七八分像但其中洒意还是颇得精髓的。
张煌言站在一旁欣赏着。
要说书法他绝对是有发言权的。只是他想不到郑成功的书法竟然如此之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