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文安之却摇了摇头,告诉他们一个统帅要想带好兵,就必须去不断的了解不断的学习。
你的天赋可以不够却绝不能不勤奋。
不然就会出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崇祯朝十分普遍,文安之当然不想重蹈覆辙。
大明的积弊有很多,如果什么都认为理所应当,前人如何我也如何不去更改那怕真就是积重难返了。
要想中兴,就要有改变的勇气,有直面错误的勇气。
故而在统兵的时候文安之不是把自己当做一省巡抚,朝廷重臣,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
一样会犯错,一样会学习,一样会改变。
在他的眼中个人威望不是最重要的,要勇于面对错误才能更好的改进。
可以说文安之获得诸将的支持不是因为他是朝廷任命的四川巡抚,而是靠他个人的魅力。
这也是为什么文安之当初说要去打成都,众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却说这日大军刚刚准备拔营,斥候突然回报说抓到了东虏的一个探子。
文安之不由得精神一振。
如今已经是离开保宁进入成都府的地界。
在这个位置发现东虏的探子说明东虏的大军应该就在成都府内。
看来东虏是真的想要直取成都啊。
文安之决定亲自提审那名东虏探子。
既然明军想要取成都那出现的时机就一定要好,最好是等西贼和东虏打的不可开交两败俱伤的时候再突然杀出。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东虏的动向了如指掌。
因为西贼不用说,肯定是以守为主的。
东虏是发起进攻的一方,明军只要掌握了他们发难的时机,就能做到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
……
……
第三百七十四章 田忌赛马
成都城中的大西军收到了一个坏消息,清军赶在回援的张定国之前来到距离成都三十里的位置,随时可能对成都发起猛攻。
张可望直是头疼不已。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清军占据魏城,死死卡住了官道,张定国拿不下魏城只能选择绕远。
走小道山路肯定不如走官道来的快,不知不觉间清军已经占据了先机。
作为现任大西皇帝,张可望一上位就要面临如此难题,直是头疼不已。
而且这是容不得丝毫失误的,一个失误就可能葬送整个局势。
一方面张可望召集诸将,一道商议对策,另一方面他派出哨骑打探清军的动向。
他的总体策略是拖,只要拖到张定国的大军回援,胜算就会高上不少。
既然要拖当然不能一味的退守成都,要靠着外围防线延缓清军的推进速度。
之前张可望已经做过了相应布置,现在不过是商讨一些细节罢了。
成都附近的戍堡还是很多的,张可望认为没有个七八天清军是不可能把这些戍堡全部拔除的。
张可望进行了一番令人热血沸腾的动员,希望可以借此激发一众将士的血性。
“诸位,该说的朕已经说完了。接下来就看诸位的了。不论如何朕绝不会放弃成都,望诸位与朕一道齐心协力,杀鞑虏,固巴蜀!”
“杀鞑虏,固巴蜀!”
“杀鞑虏,固巴蜀!”
“杀鞑虏,固巴蜀!”
众人齐声应道。
……
……
清军大营,博洛坐在居中的位置,分列他左右的是洪承畴和佟养和。
经过这些时日的磨练,博洛已经退去了初出茅庐的青涩,越来越有上位者的气势了。
他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成都就在眼前,本贝勒身负摄政王之命不敢大意,必定要一举克敌。诸位也都说说,为今该如何破局。”
能够在博洛面前说上话的一共也就是那两三个人。
洪承畴作为清廷委任的总督,摄政王多尔衮面前的红人,当仁不让的率先发声。
“贝勒爷,以奴才愚见攻打成都不能太过着急,需将其周围的堡垒先行拔除再行围攻。”
洪承畴虽然掌握了棺材炸城战术,但那毕竟只是在攻打保宁的时候用过一次,在攻打成都这样坚城的时候能否奏效尚未可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孤军深入,一时半会打不下来成都被西军前后夹击那可真的要凉了。
而如果先把成都周围的堡垒拔除,即便一时半会打不下成都也可以选择撤退,不会被西军阻截退路。
博洛沉吟了片刻,叹息道:“本贝勒何尝不想像洪先生方才说的那样做。只是本贝勒也有为难的地方啊。那张定国肯定会回援的,等到他回到成都我们岂不是更难攻打了?在魏城的时候本贝勒曾想招降他,可这厮冥顽不灵,看样子是不可能为我所用了。这厮颇有几分能耐,拖下去怕是对我军不利啊。”
博洛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可以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有张定国在他很虚。
最好能在张定国回援之前打下来成都,不然恐怕夜长梦多。
洪承畴又何尝不知呢?
与张定国仅有的那一次交手就让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很能打,日后定非池中之物。
偏偏这厮不肯降清,对清军来说当然算是一个心腹大患。
“贝勒爷,张定国固然很能打,可论绝对实力绝对在我大清八旗之下。双方拉开阵势对决,他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