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公可算是桂王的心腹,和黄公公说上话就相当于和桂王说上了话。
当然孙瑞不会想要直接毒杀桂王。
毕竟经过那么一出后桂王肯定会更加小心谨慎,稍有不慎就会露出马脚。
孙瑞觉得继续潜伏的价值明显高于奋力一搏。
这一搏若是失败不但他自己将身死命陨,连带着整条线都会断掉。而且也会打草惊蛇让桂王意识到身边有朝廷派来的人在监视他。
是以孙瑞决定一步步来,争取为朝廷探听到更多有用的讯息。
却说这日他像往常一样将药材送到桂王府。
交接之后他前去找黄锦。黄公公最近心情很不错,培植了孙瑞之后这厮很有孝心,将五百两银子送到了黄锦手上。
五百两对黄锦来说虽然不多,但这种被人巴结奉承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和所有的太监一样黄锦喜欢钱,甚至是爱财如命。
太监不能人道,故而对钱的欲望也比一般人要强。他总是绞尽脑汁思考赚钱的方法,这种主动送上门来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
见孙瑞又来了,黄锦眉眼带笑道:“孙掌柜,这次王府可是从你这儿采买了一千多两的药材啊。你应该赚了不少吧?”
孙瑞连忙道:“这还不是因为黄公公的提携吗?黄公公大恩,鄙人没齿难忘。”
黄锦满意的点了点头,摸了摸光秃秃的下巴笑声道:“好,很好。咱家就喜欢孙掌柜这种明事理知进退的人。你放心好了,只要咱家在这桂王府一天,你这采买的生意便黄不了。”
孙瑞一副大喜过望的样子:“多谢黄公公。”
黄锦咳嗽一声道:“实话告诉你吧,最近王府采买那么多药材也是事出有因。军中出现了瘟疫,总是不停的死人,桂王殿下仁厚,决定自己出钱替军队士兵采买药材,预防治疗瘟疫。”
听到这里孙瑞不禁眼前一亮。
瘟疫!
梧州竟然爆发了瘟疫。
这个消息他此前从未听说,看来桂王封锁的确实很好。
这就难怪了。
桂王招募军队是为了造反,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招募的士兵全部病死。所以他才会再掏腰包去买那么多的药材。
至于说什么桂王仁厚的屁话孙瑞是一个字都不信。
“若是瘟疫的话怕是有些难办了。这瘟疫来势凶猛,寻常的药材难以根治。”
孙瑞刚一说完黄锦便叹声道:“这个道理咱家如何不明白?只是事已至此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孙瑞心道这确实是个极为有用的讯息,待他回到药铺就将其写下来送往南京。
若是朝廷知道梧州爆发大疫,一定会趁机发兵一举生擒桂王。
想到这里孙瑞便冲黄锦道:“事关重大,鄙人这就回去配置防疫的药材。”
……
……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子的防疫论
朱慈烺近来可谓是忧心忡忡。
南京城最近接连爆出病死百姓的情况,且一死就是一家。
一开始应天府尹还不以为意,但死的人越来越多,发现实在压不住了才着了急,写了奏疏奏报天子。
朱慈烺读过奏疏之后心情却是低沉到了极点。
根据奏报的描述,南京城很可能爆发了瘟疫。
瘟疫在明代简直是让人闻风色变的存在。
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北京城爆发了一场大疫,几乎半城的人都病死了。
就连紫禁城中的宫娥、太监都病死了不少,弄得人心惶惶。
朱慈烺来自后世,自然知道瘟疫的可怕。
即便在医疗条件极高的后世,遭遇瘟疫人们也会显得有些慌乱。
但这并不是说瘟疫是无法控制的。
要控制瘟疫的蔓延最重要的是隔离。
把病人和潜在病患隔离,防止瘟疫人数呈几何倍数蔓延。
朱慈烺根据自己的印象将防治瘟疫的要点写了下来,要应天府尹立即照办。
现在疫病还没有处于爆发期,只要全力防治还是能够控制的住的。
……
……
应天府尹谭兆伦背负双手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奏疏已经递上去了,只是不知道圣上有没有看到?
事关重大,谭兆伦丝毫不敢大意。要知道南京可是许久未爆发过瘟疫了。
谭兆伦还指望着刷两年声望,然后升迁做个六部侍郎。可要是被扣上一个治理瘟疫不利的罪名那可就全完了。
今上可不是烈皇帝,眼里揉不得沙子。
谁要是出工不出力,或者没有作为那就距离被罢免不远了。
“大人,奏疏批下来了!”
谭兆伦正自怅然间突然听到心腹高呼,心中咯噔一声。
啊?这么快?
虽说南京城中官员递上的奏疏批复要比外地快很多,但也没有快到这个地步啊。
要知道奏疏先要送到通政司分拣,然后交由内阁阅览。内阁给出票拟意见送去司礼监批红。特别重要的奏疏皇帝会亲自阅览,朱批意见。
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怎么也得两三天。而距离谭兆伦上奏疏刚刚过去了一天多啊。
谭兆伦不敢怠慢,快步走过去问道:“奏疏在哪里?”
心腹双手将奏疏呈上,谭兆伦一把夺过来展开来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