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兆伦在心里暗暗叫苦。他好不容易才把南京城中的疫情控制住了,想不到现在皇帝又要他来负责近郊的疫情。
这真是应了官场之上流传的那句老话,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陛下,非是臣推脱,只是以应天府目前的人员配置,怕是无法覆盖到近郊啊。”
谭兆伦实在是不想说这些话,可是不说又不行。
仅凭应天府衙门的那些衙役怎么可能把南京近郊的所有乡村全部覆盖,来一次地毯式的清查?
“这个谭爱卿尽管放心,朕可以把神策军的一些士兵借给你,不过得由你来统一安排。”
朱慈烺淡淡道:“怎么样,谭爱卿觉得妥否?”
谭兆伦听得一愣。
把军队借给他防疫?
这个说法倒是新奇。
咱们这位陛下还真是不可用寻常心思忖度。
“臣愿为陛下效死命!”
……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吴三桂统兵
福建,南安侯府。
接到多尔衮的令旨,郑芝龙长出了一口气。
大清摄政王总算同意出兵。虽然派的是平西王吴三桂这个汉人藩王,但总归是让郑芝龙给桂王一个交代。
不然万一桂王恼羞成怒之下断了给郑芝龙的粮食供应,郑芝龙这十数万军队吃什么喝什么去?
郑芝龙立刻命人将这一消息送去广西告知桂王,同时表示自己也会随时响应桂王的号召。
当然怎么响应是郑芝龙说了算,最终解释权也在郑芝龙。
眼下还有一件令郑芝龙心忧的事,那就是海贸生意的萎缩。
相较于以往,郑家海贸税收大幅下降。
事出非常必有妖,郑芝龙当然不相信这会是因为海商们热情下降。
这其中的利润丰厚,即便要给郑家缴纳一笔不菲的海税,仍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傻子才不去做。
至于这其中发生了什么问题郑芝龙一时难以肯定。但他隐隐觉得这和朝廷有关系。
朝廷之前和郑家联合搞什么皇明贸易商会,现在已经撇开郑家单干。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个皇明贸易商会发挥的作用就是发展海贸。
海贸是郑家的根基,绝对不能被轻易的动摇。郑芝龙决定派人前去皇明贸易商会内部探听一番,看看这个小皇帝究竟想要搞些什么名堂。
除了这些唯独有一件事让郑芝龙放心不下。那就是他的儿子郑成功。
当然自己让儿子去南京证明是个极大的错误。
眼下小皇帝手中捏着郑成功便等于捏了一个人质,不到万不得已郑芝龙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答应桂王派大军响应的一个原因。
郑芝龙对这个儿子十分欣赏,一心想着把他从朝廷的魔窟之中救出来。
只要他的儿子一到福建郑芝龙便是全无顾忌,可以为所欲为了。
……
……
陕西,西安。
阿济格接到了多尔衮的一份令旨。
多尔衮调平西王吴三桂为征南大将军,率领十万绿营军以及本家兵攻打湖广。
这道令旨下的十分突然以至于阿济格根本来不及反应。
等到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时已经来不及了。
难道他还能强行留着吴三桂不成?
无奈之下阿济格前去询问吴三桂的意见。想不到这厮竟然欣然同意。
哎,他真是养了一只白眼狼啊。
有时候阿济格真的难以猜透这位同胞兄弟的心思。
明明清军刚刚在四川收获一场惨败,又要派大军去湖广,这是要急于找回场子吗?
不幸中的万幸是阿济格不必再调拨任何旗兵。
别管是满八旗、蒙八旗还是汉八旗如今都是阿济格的心头肉,损失一人他都能心疼好半天。
至于吴三桂这个白眼狼嘛想走就走吧,哪怕是死绝了阿济格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从接到令旨的那一刻起,阿济格便下令在给吴三桂军队的粮食中掺上沙子。
如此一来也算是对吴三桂薄情行为的一种反击。
吴三桂麾下士兵就是当年的关宁铁骑,平日里养尊处优何曾吃过掺了沙子的米。
被硌了牙不说,只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
他们愤愤不平的向吴三桂反应英亲王欺人太甚。
都说人走茶凉。可现在人还没走呢茶就已经凉了。
这不是明摆着赶人呢吗?
阿济格身为亲王,陕西军政负责人竟然如此行事,完全置大局于不顾,真是让人心寒。
吴三桂却是一笑置之。
这些在他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伎俩罢了。
阿济格之所以这么做证明他已经无计可施了,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发泄报复。
但是吴三桂不在乎。
只要能够离开陕西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在吴三桂看来就是划算的。
自打降清之后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处处受人节制,处处仰人鼻息。这便是他担任山海关总兵时都不曾有过的。
而且他发现英亲王阿济格有意的在往他的军队里安插眼线,并且想要拆解他的军队。
这是吴三桂万万不能接受的。
他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手中的这支本家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