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桓顿了顿继而道:“不过有一事某有些不明,据说郧阳文武失和这才给了鞑子可乘之机,不知可有此事?”
曹凤年心中咯噔一声,心道该来的还是来了。这算是兴师问罪吗?
“此事说来话长,不如金将军先随某进城去,待某与你慢慢道来如何?”
金声桓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
……
……
吴三桂被赶出湖广后并不敢返回陕西。
他离开陕西前可是和阿济格闹了些小别扭。
若是取胜还好,像他现在这样灰溜溜的回去难保不会被阿济格穿小鞋。
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往河南方向挺进。
到时随便找个借口往朝廷一报,相信摄政王也不会太过为难于他。
当然为了表示他并不是仓皇落败,吴三桂还是要拿出一些东西证明的。好在他此前在湖广的时候屠了不少村子,斩下数千首级。这些首级他一直命部下带着,现在却是有了用处。
只要把这些首级呈递上去,邀功不说至少能够抵过。
此番吴三桂虽然损兵折将,但大多是绿营兵。他自己的本家兵折损兵并不严重。
在硬实力没有受到太大损伤的情况下吴三桂相信朝廷和摄政王不会对他动手。
不然若是把吴三桂逼反岂不是雪上加霜?
如今清廷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吴三桂决定先在河南休整一番,待恢复了元气再向朝廷请命出征。下一次他一定要向孔有德讨要几门红衣大炮。
这玩意可是破坚城的利器。
这次湖广之行,不管是打荆门还是郧阳都是功败垂成。
吴三桂深刻反思之后发现就是因为他的军队攻坚能力不足。投石车还是差点意思,若是换了红衣大炮没准早就打下来了。
所以未能有所建树也不都是他的锅。换做别人如果没有红衣大炮也不可能表现的比他更好。
相信摄政王心中也有一杆秤,不会对他苛责。
不过吴三桂自己却在心中暗暗发誓,迟早有一天他还会率部杀回来的。届时他必定要让这些明廷将领付出代价!
……
……
第四百五十八章 桂王举兵
郧阳大胜!
消息传到南京,满朝上下欢欣鼓舞。
尤其是天子更是降下圣旨,嘉奖有功将士。
金声桓救援有功,自然要赏。曹凤年守土得力,也应当赏。
最让朱慈烺感到高兴的是,此次大胜彻底挫败了吴三桂的锐气,使得他不得不仓皇逃往河南,短时间内不敢再打大明的主意。
紧接着宁波府也传来消息。
郑成功统领的水师大破倭寇,收复九山岛。
双喜临门之下大明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朱慈烺也隐隐觉得大明已经从被动防御向战略总攻转变。或许再过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就能北伐中原,恢复神京了。
偏偏就在这时,内厂军情司急奏,广西方面桂王不安分了。
他先是让广西巡抚以剿匪为由调动兵马,随后又从丁魁楚那里借兵合兵一处径直北上。
兵部那边的塘报兴许已经在路上了,可在此之前内厂军情司急奏已经先行一步,让朱慈烺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
他的这个堂叔还真是不安分啊。
朱慈烺原本是想等着大局已定再收拾桂王,可看现在这个样子是等不了了。
攘外必先安内,若不能清除桂王这个隐患,大军怎么可能放心北伐?
要是将士们在战场上和鞑子血拼,桂王却在背后捅刀子这可了得。
“来人呐,宣兵部尚书觐见。”
如此紧要的事情朱慈烺当然要和路振飞商议。
事到如今必须下狠心了。
……
……
“臣路振飞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路振飞进入暖阁后跪倒在地行礼如仪。
朱慈烺的父亲崇祯皇帝喜欢在平台召见臣子。朱慈烺却喜欢在暖阁。
一来是这里暖和一些,二来也可以更私密的和臣下交流。
“本兵请起。”
朱慈烺上前将路振飞扶起,和声说道:“朕接到密奏,桂王意图谋反,已经举兵。”
路振飞听到这个消息直是骇了一跳。
桂王图谋不轨这他是知道的。可是怎么会如此突然的举兵起事?
“陛下,消息来源可靠吗?”
“是内厂急奏,应该不会有问题。”
朱慈烺顿了一顿,继而道:“本兵,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路振飞默然。
皇帝陛下说的不错。谋反这种事情自然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那可是关系到皇位归属。
像藩王这种身份历来十分敏感。
便说本朝,先是建文再是永乐,削藩削的乐此不疲。
即便如此,宁王仍然能纠集十万大军起兵造反。
可以说在鞑虏崛起之前皇帝最大的威胁来自内部。
桂王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血统可谓尊贵。
他对大位有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当今天子的血统更为尊贵。桂王为了上位不得不污蔑当今圣上不是烈皇帝的血脉,意图借此获得机会。
这种说法当然是极为荒谬的,可路振飞不得不承认其杀伤力十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