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肯堂十分识趣的不去提及郑芝龙或者郑氏的字眼,避免郑成功尴尬。
郑成功也十分感激的说道:“这都是圣上部署得当,巡抚大人运筹帷幄。末将不过是做了些小事罢了。”
张肯堂轻捋了捋胡须笑道:“哎,大木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谦虚了。是你的功劳谁也抢不走。”
郑成功咳嗽一声道:“巡抚大人有什么事我们进去说吧,在这里多有不便。”
张肯堂微微颔首道:“大木说的有理,走我们进去说。”
说罢他背负双手率先走入衙门。
郑成功跟在张肯堂身后入衙。
至于他的亲随则都留在了衙门之外。
此处不比军中,巡抚衙门有巡抚衙门的规矩。
为了不给自家将军添麻烦他们必须遵守这个规矩。
却说郑成功随着张肯堂步入内衙之后,态度恭敬的说道:“此次末将立下一些功劳,还想为麾下将士们请功。末将草拟了一份名单想请巡抚大人把把关。”
他话说的虽然委婉,但张肯堂如何听不懂?
郑成功这是让他往名单里加人呢。
一般而言上峰都会把自己的心腹插在立有功劳将士的请功文书里。
不过这一次张肯堂却并不准备这么做。
“咳咳,大木啊之前本抚不是说过了吗这功劳是你和将士立下的。本抚不会去抢。”
“可是巡抚大人……”
郑成功刚要争辩却被张肯堂推手阻止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本抚还有一件事与你商议。”
张肯堂态度如此坚决郑成功也不好反对,只得抱拳道:“巡抚大人请讲。”
“前几日圣上派来钦使传旨于我,问询我重设东江镇的意见。本抚并没有立即答复钦使,便是想要问问你怎么看。”
听到东江镇三个字郑成功的瞳孔不由得放大了。
重设东江镇?
圣天子的想法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
……
第五百一十六章 插着大明军旗的地方便是大明
郑成功对东江镇三个字当然不陌生。
事实上他十分推崇当年首开东江镇的毛文龙。
天启年间辽东正面战场上东虏屡占优势,明军节节败退。
正当所有人都一筹莫展时毛文龙站了出来。
他以皮岛等岛屿为根基,迁移沿海渔民到岛上居住,把他们发展成了抗虏士兵。
朝廷对东江镇的补给不是很上心,加之运粮难度很大只能走海运,运到东江镇的粮食根本不够吃。
无奈之下毛文龙只能自己想办法。
毛文龙的办法就是从鞑子那里抢夺。
你不是喜欢攻城略地吗?那我便在你攻城略地的时候袭扰你的后方。
东江镇全盛之时甲兵十余万,势力覆盖整个辽东沿海。
每次东虏主动出击的时候毛文龙都会率部乘船登陆,杀鞑子一个始料未及。
鞑子即便再能打也分身乏术,不可能同时应对两个劲敌。
加之毛文龙时机挑的很准,每次都是鞑子倾巢而出时候杀出。
譬如奇袭萨尔浒,把鞑子老巢一锅端,一时振奋了明军士气。
鞑子被毛文龙的游击战术搅的心情烦躁,恨不得将毛文龙食肉剥皮。
可毛文龙打完就跑根本不给鞑子复仇的机会。
鞑子虽然骑兵无敌,可海战却不在行。
毛文龙率部退回了岛上他们只能望洋兴叹。
可他们又不甘心止于此,便想出了离间计。
他们知道当时的蓟辽总督袁崇焕看毛文龙不顺眼,便想方设法制造矛盾,甚至放出了毛文龙和后金暗中接洽的谣言。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谣言极为荒谬。
毛文龙拼命搞事情找后金的麻烦,怎么可能暗中和他们接洽?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偏偏袁崇焕就信了。
他还约见毛文龙假传圣旨用尚方宝剑斩了这位东江镇的总兵。
一时间朝野哗然。
连崇祯皇帝都惊呆了。
毛文龙再怎么说也是一镇总兵,袁崇焕虽然是总督也不应该直接动用尚方宝剑斩了他。
而且这口黑锅还要崇祯皇帝来背。
崇祯皇帝当时恨不得将袁崇焕逮拿进京痛骂他一顿。
但考虑到当时辽东的局势,他只能隐忍不发。
但此时崇祯皇帝已经不再相信袁崇焕五年平辽的鬼话。连手下大将都能擅杀,如此暴戾寡恩有谁会替你卖命?
可惜东江镇一片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毛文龙死后他的部下、义子争权夺位内讧不断。没有一个一锤定音的人站出来让所有人停住争斗。
内讧愈演愈烈,最终降金的降金,孤守的孤守。
东江镇一盘散沙,再难对东虏构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东虏以及皇太极再无顾忌,可以肆无忌惮的冲击辽镇诸城,肆无忌惮的破口劫掠。
而袁崇焕的关宁铁骑除了躲在城里看戏什么也不敢做。
毛文龙死后大明的优势荡然无存。可以说至此明军最后一个法宝也失去了,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八旗军想怎么打从哪里打什么时候打都可以,明军完全无可奈何。
要想完成绝地翻盘崇祯皇帝只能寄希望于袁崇焕突然开窍。可是事实上却是袁崇焕到死都没有开窍,不过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鼠辈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