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振南明_一袖乾坤【完结】(622)

  “刘芳亮何在?”

  文安之随即问道。

  “末将在!”

  刘芳亮见文安之最后问到自己略微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恭敬听命。

  “本抚要你率部提前赶到鞑子退往关中的山路阻击。若是鞑子想要撤退,务必将其全部消灭。”

  文安之毅然说道。

  听到这里刘芳亮不由得激动起来。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则十分重要。

  万一鞑子真的打不过想要逃跑,他便是阻击鞑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末将领命!”

  该说的文安之都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诸将都已经分配了具体的任务。接下来便看实际战斗中的发挥了。

  不过文安之还是决定在最后说上些什么。

  他清了清嗓子肃然道:“陛下英明神武,乃不世出之明君。陛下待我等如同国士,我等自当以国士礼报之。汉中是我们进军关中的阻碍。要想拿下关中则必先夺取汉中。本抚之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举拿下汉中。今日终于迎来了时机,我们务必要抓住。诸位都是有心胸气魄的人,本抚望你们在此次汉中之战中拼尽全力,立下赫赫战功青史留名!”

  ……

  ……

第五百二十章 北伐第一战

  尚可喜还是决定坚守汉中。

  虽然这个决定做出的艰难无比,但他还是得这样做。

  因为他的妻儿都在西安,在阿济格手中攥着。

  一旦尚可喜率部逃跑,很可能引得阿济格震怒,从而迁怒于他的家人。

  尚可喜遂下达了两条命令。

  其一是以最急迫的口吻向关中方面求援,将汉中清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现状说与阿济格听。他相信阿济格还是会有分寸的。

  其二是将汉中周围堡垒中的存粮全部运往汉中解燃眉之急。

  毕竟,哪怕是阿济格接到尚可喜的求援之后立即派大军运送粮食来汉中,也需要时间。

  而现在汉中清军可是到了断粮的地步,实在等不了了。

  汉中周围的堡垒有大大小小近百个。虽然每个堡垒中的存粮并不多,但凑在一起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汉中清军省着点吃半个月肯定是够吃的。尚可喜相信半个月后阿济格运送粮食的援军肯定赶到了。

  至于这些外围堡垒只能暂时放弃了。

  生死存亡关头丢车保帅是最好的办法。

  孰轻孰重尚可喜心中还是有分寸的。

  只是这些外围堡垒放弃之后,汉中就成为了一座彻头彻尾的孤城,丧失了于外围的一切联系。

  明军若是想要围点打援将会非常的轻松。

  不过这些不是尚可喜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守住汉中,不叫明军把他的部下一锅端。

  正当尚可喜坐镇城中,调遣兵马布置守城事宜时,突然有心腹来报说在汉中城外发现了大股明军。

  尚可喜不由得心中一沉。

  他料到明军会来却没有料到明军会来的如此之快。

  这是完全不给他准备应对的时间啊。

  不过事已至此抱怨也没有任何意义。

  尚可喜叹了一声,沉声道:“且随本将登上城头看看。”

  ……

  ……

  尚可喜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

  他戎马半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生死关头。

  但他都挺过来了。

  丰富的经验告诉他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保持镇静。绝对不能惊慌失措,自乱阵脚。

  冷风吹过他的面颊,如同刀子割肉一般弄得他生痛。

  尚可喜望着城下那些招展的明军军旗一时有些怅然。

  曾几何时他也是明军的一员,励志杀鞑报国光复辽东。

  可是老天爷仿佛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将他生生的逼向了清廷一方。

  现如今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跟着清军共存亡。

  他不知道百年之后史书上会如何书写他,但他知道必须先使自己活下去。

  因为死人是无法开口替自己辩解的。

  尚可喜匆匆扫了一眼,据他估算明军的兵力应该在两三万人左右。

  这肯定不是攻城明军的全部数量。仅仅靠着两三万人就想拿下汉中简直是痴人说梦。

  哪怕是缺粮少粮的汉中。

  尚可喜估计这只是明军的先锋,是用来作试探的。

  真正的主力还在后面。

  不过尚可喜并没有丝毫惊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是拼刀子,谁拼赢了谁就是爷。

  “传我将令,从即日起全城戒严。城中所有丁壮需帮助守城,违者立即处死。”

  尚可喜的语调十分冰冷,就像一块没有任何情感的石头。

  来吧既然要战那就战个痛快,谁怂谁就是孙子。

  ……

  ……

  汉中城头之下,曾英面容冷峻似冰。

  直到现在他还是不明白巡抚大人为何会让他在正面强攻汉中,来给李定国那厮拉扯空间。

  李定国不过是一个西军余孽。即便他降了明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乱臣贼贼就是乱臣贼贼子,若不是他们大明怎么会让鞑子钻了空子夺了北方?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曾应本人对李定国这些西军余孽是恨之入骨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