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瓖侧头看去,发声的正是他的首席幕僚荀宜。
“荀先生说的不错,只是若某不降清,难道还有别的路?”
“大帅可以两头下注,清廷强则降清,明廷强则降明。”
荀宜一字一顿道。
两头下注?
姜瓖愣了一愣,旋即心中大喜。
是啊,如今局势不明,他为何不两头下注?
多尔衮并没有急着派人接管大同,姜瓖还能继续拖下去。
如今河南大部在清廷治下,但豫西尚在李自成手中,豫南处于权力真空之中。这种情况下清军不可能把全部兵力囤积到山西沿线。
若是派出十几信使化妆成顺军骑兵,经太原、汾州、平阳,由豫西、豫南辗转进入南直隶,向南明朝廷表个态,岂不是多给自己留条后路?
至于化妆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姜瓖所部几个月前本就是改旗易帜成了顺军,现在不过是把顺军军服重新换上罢了。比起剃发留辫子这可容易多了。
对于姜瓖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只要让明廷相信大同反正的军队是心向大明的,效果便达到了。
同样的话他也会通过那个清廷信使说给多尔衮听。
至于他最终倒向谁就要看谁能够先取山西了。
姜瓖觉得清廷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过即便清廷真的拿下了山西,也不意味着能够最终定鼎天下。
姜瓖觉得凭借南边数省的富庶,明廷迟早能够收复山西、河北,光复神京。
那时候姜瓖便可再次反正,声称自己之前只是在与清廷虚与委蛇,待时机成熟便反清拥明。所以提前派人去南京向天子表忠心便显得尤为重要。
思定之后姜瓖便朗声吩咐道:“某意已决,便依荀先生说的办。这书信之事便请荀先生捉刀代笔吧。”
荀宜闻言大喜,连忙拱手道:“谨遵东翁之命。”
……
……
北京,紫禁城。
多尔衮听闻觉罗巴哈纳、石廷柱德州大败的消息后直是暴怒。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五千余旗兵怎么连一座德州城都拿不下来。
按照王鳌永、方大猷这两个奴才的说法,德州不是连五百士兵都凑不出来了吗?
“王爷请息怒,奴才觉得此事必有蹊跷,可待二人率部返京之后仔细质询。”
侍立一旁的范文程不疾不徐的说道。
多尔衮抬眼一瞥,清了清嗓子道:“范先生觉得此中有诈?”
“回禀王爷,奴才觉得多半是明廷向山东驻兵了。”
嘶!
多尔衮闻听此言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怎么可能?明廷还有多余的兵力增派山东?”
多尔衮直是觉得不可思议。
“若真是如此,李自成领军攻向北京的时候这些人为何不率部勤王?”
“此一时彼一时。”
范文程悠悠说道。
……
……
第六十二章 范文程献策
多尔衮不由得眼前一亮,清了清嗓子道:“范先生不妨明说。”
虽然他出任摄政王以来,在汉臣方面更加重用洪承畴,但并不是说他就忘记了范文程。
恰恰相反,他对于范文程十分信任。这份信任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范文程万历四十六年时就主动投到太祖皇帝帐中效命,多年以来为爱新觉罗家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
若是没有范文程,天聪三年时皇太极怎会如此轻松的招抚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城。
若是没有范文程,天聪七年时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又怎会毫无顾忌的前来归降。
若是没有范文程,顺治元年时他多尔衮又怎会毅然出兵伐明,最终谋得山海关,得以逐鹿中原。
大清不能没有范文程,也绝不会忘记范文程多年来为大清立下的汗马功劳。
“王爷,这天下若是一方棋盘,那么王爷以为何处是必取之地?”
范文程双眼微微眯起,不疾不徐的说道。
“这个嘛……本王也听说过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依本王看,若把如今天下看作是一方棋盘,四川、关中、北直隶、东南便是四角,为必取之地。”
多尔衮也是颇为精通棋道,当即便高谈阔论起来。
“四川位于西南,有天险可守,号天府之国。若是取之则可放心发展,屯田练兵自给自足,无后顾之忧矣。不过此处已经被张献忠占据,恐怕一时难以取之。”
稍顿了顿,多尔衮继续道:“关中自古便是谋取天下必取之地,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如今关中在李自成的手中,要想打下来恐怕少不了一场硬仗。”
深吸了一口气,多尔衮起身踱起步来。
“至于北直隶不用多说,为畿辅龙脉所在,如今在大清的掌控之中。剩下的便是东南了,尚在残明治下。”
多尔衮一口气说完只觉得畅快不已。
“王爷说的不错。若是把天下看做一方棋盘,那么黄金四角确实是这四处。巧合的是,这四角恰恰被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四方占据。”
范文程的话得到了多尔衮的认同。大清、残明、李自成、张献忠都有实力逐鹿中原。
“王爷也说了,下棋讲究的是先占角,再夺边,最后发力扩张谋得全局。那么王爷何不把这四角连起来,看看银边在何处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