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太监以酒醉为由率先离席,众人便也相继散去。
堵胤锡也坐上了轿子返回自家宅邸休息。
翌日一早,陈太监便以私人的名义去了何腾蛟、左良玉的宅邸。
对此堵胤锡不觉得有丝毫的奇怪。宦官多贪财,这个陈太监自然也不会例外。
按照官场上的惯例,上官所到之处,下属要准备一笔丰厚的程仪以作表式。
陈太监是代天子传旨,自然是上官,何、左二人作为湖广文官、武将的代表,各自送上一份程仪自然也可以理解。
但之后陈太监又去了武昌知府、湖广布政使等大员的私宅,看样子是狠狠的赚了一波。
当时堵胤锡给陈太监作了一个评价:贪中恶鬼。
看样子这位陈公公不向所有湖广官员都讨要一份程仪是不会罢休了。堵胤锡官场混了半辈子,没少见贪婪的人,但贪到陈太监这个份上绝对是独一份。
如此贪婪的人自然不会忘记堵胤锡。
实际上,堵胤锡此时虽然是湖广按察司副使,但因为正职一直空缺,他便是实际的按察司衙门堂官。加之堵胤锡又掌着武昌兵备道事,绝对可以排到湖广官场前五。这样的大鱼,陈公公自然不会放过。
堵胤锡得知陈太监登门,便命管家准备了一份程仪,只盼着早点把这位瘟神送走。
可谁知陈太监进到堵胤锡书房中并没有急着暗示程仪的事,而是叫堵胤锡屏退左右。
堵胤锡虽然感到十分奇怪,但还是给陈太监面子照做了。
陈太监环顾左右确定没人,这才压低声音命堵胤锡接旨。
堵胤锡微微一愣,旋即明白天子有密旨给他,连忙跪倒在地接旨。
陈太监从贴身小衣里抽出一份叠成手掌大小的纸张,展开来念。
密旨的内容十分简短,只有一句话:左镇跋扈,卿可分而治之。
便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堵胤锡激动不已。
他之所以激动,不是因为天子看重他,特地下了密旨给他。而是天子有收服左镇的雄心!
作为大明的忠臣,堵胤锡对左良玉的跋扈早就看不下去了。可惜何腾蛟和左良玉打得火热,二人一唱一和,外人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
加之左良玉手下二十余万大军,堵胤锡为大局计也不敢斥责左良玉引发不良的政治影响。
在他看来朝廷也是忌惮左良玉的,这才会对他加官进爵以示恩宠。
这也无可厚非,朝廷手中没兵,不和军阀合作又能如何?得过且过罢。
但当他领到天子密旨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当今圣上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英主。
天子看问题看的很透彻,分析的也是一针见血。
左良玉跋扈,是因为其手下兵多将广。
但这些兵将可不都是左良玉的嫡系,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投降收编的。
因为军饷待遇不同,左良玉麾下各营矛盾不少,绝非铁板一块。
而天子的策略便是分而治之!
只要分化了左良玉的部众,他的实力便会变弱,朝廷便有了机会!
此刻堵胤锡才明白陈公公为何要去一众湖广官员的宅邸“讨要程仪”。这是为了保护他堵胤锡,避免引起左良玉、何腾蛟对他的怀疑啊。若是陈公公直奔堵胤锡府邸,何腾蛟、左良玉这两只老狐狸肯定会有所察觉。
天子要收左镇,又不想打草惊蛇,只得发一明一暗两道圣旨。
……
……
第六十九章 分而治之
虽然皇帝陛下的圣旨内容十分简短,却是给了堵胤锡一个努力的大方向。
分而治之!
左良玉麾下共有三十六营:马进忠、马士秀、王允成、惠登相、吴学礼、张应祥、杨国栋、徐懋德、毛显文、张光璧、金声桓、常登、徐勇、张应元、徐育贤、卢光祖、卢鼎、李国英、徐恩盛、高进库、胡友声、徐元仁、常国安、杜应金、印启贵、于自成、段凤翔、秦天禄……
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金声桓部。
堵胤锡决定先从此人下手。
金声桓是陕西榆林人,原是巨寇,匪号“一斗粟”,后来投降左良玉,部众并没有被打散而是完全保留建制依旧由金声桓统领。
金声桓不是左良玉麾下嫡系,但却是左镇三十六营中最能打的。
在对抗顺军白旺部时,左良玉最为倚重的便是金声桓。
马进忠的实力排在左镇三十六营的第二位。此人是陕西延安人,别号“混十万”,早年间也是颇有名气的巨寇,后来于陕州战败,投降了左良玉。
巧合的是,金声桓和马进忠都是流贼出身,又都是陕西人,故而整个楚镇中陕西兵占据了很大一块比例,足有七八万之多。
若是能争取到这二人,堵胤锡有信心架空左良玉。
只不过这二人都是一股流寇习气,堵胤锡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方式拉拢。
直接用银子贿赂?且不说堵胤锡拿不出大笔银子,便是他能够拿出来恐怕只能满足二将一时胃口,不是长久之计。
许以高官厚禄?
堵胤锡似乎没有这个权力。他虽然得了天子密旨,但没有权力代天子向金声桓、马进忠允诺。在手中没有王命旗牌的情况下,以堵胤锡本身的职位,不足以越过何腾蛟直接向左良玉要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