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承运殿,李自成立刻返回了后宫。
一见到皇后高桂英,他便急切的摆手道:“快把小鼐子宣进宫来,额有要事吩咐他。”
高桂英见李自成这般急切,连忙问道:“陛下为何这么急着见小鼐子?”
“哎,桂英,不瞒你说,额这些夜里总是睡不踏实,常常做恶梦梦到捷轩提着刀砍掉额的脑袋。额想让小鼐子帮额盯着他些。”
李自成口中的小鼐子便是他的养子张鼐。因为无嗣,李自成一直都把养子当亲子看待。他的另一名义子李双喜在山海关战败后因为替大军殿后被杀。是以李自成对张鼐便更为看重。
“陛下怕是多心了吧?捷轩不过是说了几句玩笑话,陛下不要放在心上。”
高桂英见李自成怀疑起了刘宗敏,便好言宽慰道。
李自成却摇了摇头道:“那可不是几句玩笑话,捷轩是不服额哩。”
原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想要立即登基,刘宗敏却说:我与他同作响马,何故拜他?
后来李自成对刘宗敏拷掠原明官员的凶蛮手段不满,刘宗敏直接回应道:皇帝之权归你,拷掠之威归我,无烦言也。
四月吴三桂降而复叛,李自成决定派刘宗敏出兵山海关讨伐吴三桂时,刘宗敏在殿上又说了句: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
李自成无奈之下只得御驾亲征,刘宗敏这才跟随李自成一同前往。
虽然双方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冲突,但裂痕却已经形成。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刘宗敏曾是李自成最要好的兄弟,也是大顺军中第一骁将。也正是因此,刘宗敏在大顺朝的威望仅次于李自成。
功高则盖主,李自成正是对刘宗敏不放心,才不敢让他单独统兵前去增援襄京。
……
……
第七十三章 文安之抵京
至于袁宗第他就放心多了。这位老兄弟虽然也是当年商洛十八骑出身,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跋扈嚣张,属于老好人的类型。
让这样的将领统兵前去增援白旺,李自成才能睡得踏实。
当然,李自成也不会对刘宗敏怎么样,至少眼下不会。
只要刘宗敏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也不会主动发难。
毕竟他现在已经是大顺皇帝,即便刘宗敏再不服也不会公然火并。
李自成要防备的就是刘宗敏拉出一只军队单干,就像当年郝摇旗做的那样。
唉,以前他常常觉得领导一只义军太难,现在才发觉做皇帝更难。
“陛下若是不放心,要不要把一功,虎子他们调回来?”
高桂英见李自成满面愁容,不由得有些心疼。她的素手轻轻在丈夫有些粗糙的面颊上抚过,眼神之中满是温情。
李自成咳嗽了一声道:“那怎么行?榆林那快还指望着虎子和一功守着呢。关中有额坐镇,捷轩不敢怎么样的。”
李自成口中的虎子和一功便是顺军之中大名鼎鼎的李过和高一功。
李过是李自成的亲外甥,绰号一只虎。因为李自成一直无子嗣,李过便被李自成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高一功则是高桂英的亲弟弟,十分骁勇善战,深得李自成的信任。
二人都是当年老八队出身,不比刘宗敏的资历差。是以高桂英才会提出调二人回关中,以求万全。
不过李自成显然有自己的打算。
在他看来陕西的整体防御分为两大块。
其中一块是以潼关为主的关中防区,另一条则是以榆林为主的陕北防区。
要想确保陕西的绝对控制权,这两块防区都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
从现在的情况看,清廷收服了蒙古各部,完全有可能借道从陕北发动进攻。
如果榆林被打下了,关中几乎无险可守。是以李自成才会让高一功和李过率领十几万大军坐镇榆林。
至于刘宗敏,李自成还是不想轻易的放弃。毕竟是这么多年的老兄弟,一起刀口舔血拼到了现在,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火并。
李自成打算过段时间找个机会和刘宗敏好好聊聊,若是能够冰释前嫌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在此之前派张鼐监视刘宗敏也必不可少。如今顺军大部还是得以保留的,李自成绝不容许任何人带走他的军队单干。
刘宗敏也不行。
“那鞑子那边呢?听说山西沿线他们囤积了不少甲兵。”
高桂英现在虽然贵为皇后,但仍改不了和李自成商议军情的习惯。李自成也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毕竟这么多年过来了他和高桂英知无不言。大顺朝刚刚建立,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
“山西是陕西的屏障,额在那里留下了重兵,鞑子便是要打也得掂量掂量。”李自成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显然不怎么有底,搂着高桂英道:“实在不行我便派芳亮去压阵。”
刘芳亮也是当初商洛十八骑之一。和其余义军将领不同,刘芳亮领兵风格十分稳重,但真打起来又很凶悍,是李自成麾下心腹大将。
当初山海关一片石,顺军和吴三桂的关宁军血战,眼瞅着吴三桂就要支撑不住,顺军破关在即。这时候鞑子突然冒了出来,杀了顺军一个措手不及。
大伙儿都傻了眼,军中到处都是“鞑子来了,快逃命啊!”的声音,就连刘宗敏和李自成这样久经战阵的统帅都有些发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