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力等后方保障,再同由四川东下荆州地区的西路大顺军会合,湖广局势以
至整个南明局势必将大为改观。可是,田见秀、张鼐、袁宗第等计不出此,
局促于浏阳、平江一隅之地,受到排挤后又移师北上,动摇于明、清之间。
这不能不说是方针上的重大失误。在后期抗清斗争中,大顺军未能作出较大
贡献,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自己的具有相当人力、物力的后方基地作保障,
长期在南明顽固派势力和清方的夹缝中勉强支撑,这说明在李自成牺牲以
后,东路大顺军组织的混乱和领导人的缺乏魄力。
第二节 李过、高一功等部改编“忠贞营”
1645 年(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李锦(即李过)、高一功等部大顺军
由陕西汉中南下,四月间经四川省太平(今万源)、东乡、达州、夔州、新
宁等处进入湖北西部山区(即西陵峡一带)①。经过短期休整后,于六月间率
兵东下,占领荆门州、当阳二城②。七月二十日,李锦、李友、贺篮、高一功、
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九营会攻荆州,“填壕搭梯,扎棚挖
窑,百计攻打”③;清镇守荆州副总兵郑四维据城顽抗①。大顺军围攻了半个
月,未能攻克该城。这支大顺军把老营(指随军家属和辎重)安置于松滋县
草坪,兵马分驻在湖北荆州府境到湖南澧州一带,“横亘三百余里”②。
八月间,原先跟随李自成东下的大顺军余部田见秀、刘芳亮、吴汝义、
袁宗第、刘体纯、张鼐、党守素、蔺养成、王进才、牛万才等营虽然同明督
师何腾蛟达成合作协议,却得不到粮饷供应,处境相当困难。吴晋锡当时担
任南明衡永郴桂团练监军,曾经向何腾蛟建议:“此辈久在行间,动则奋,
静则玩,及其锋而用之,分路进击,可以大有功。”何腾蛟表面上赞成他的
意见,实际上却采纳了长沙道傅上瑞的主张,“以饷绌难之”③。田见秀、袁
宗第等部大顺军既然在湖南站不住脚,又听说李锦、高一功等部已由四川东
下湖北,于是决定移军北上。除了郝摇旗、王进才二部留在何腾蛟麾下外,
东路大顺军主力都移营北上,“袁宗第及田、高诸部落夺舡而行,长沙之舡
顿尽”④,在驻于岳州的马进忠⑤部接应下转入荆州地区。这样,东、西两路
大顺军终于会合,李锦、高一功等人才获悉了李自成殉难的详细情形,自成
的妻子高氏也转入李锦(自成和她的侄儿)、高一功(高氏之弟)营中。
两路大顺军会师后,实力有所加强,但是显然缺乏一位众望所归的领导
者。清方档案记载,“一只虎(李锦)等立李闯三弟为主,将所得明朝玉印
(玉玺)付一只虎掌管,囤粮练兵,希图大举”①。这很可能反映了东、西两
路大顺军将领在推举李自成的继承人上出现分歧。李自成的三弟在大顺军战
① 顾山贞《客滇述》记:乙酉“四月,李自成部将一只虎陷太平、东乡、达州、夔州、新宁等处,寻遁入
湖广。”费密《荒书》也记载:“四月,自成贼党李赤心等陷太平、东乡、达州、夔府、新宁等处,复入
湖广。”按,李锦由隆武帝赐名李赤心是这以后的事。
② 顺治二年五月清驾臣李可学奏疏中说,四月间已“闻荆门、当阳等处潜有大贼一只虎等十余股,近十数
万”。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第四八五页。
③ 顺治二年十月十二日荆州副总兵郑四维揭帖,见《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一册(上),第四十五
页。
① 顺治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荆州副总兵郑四维揭帖,见《明清档案》第三册, A3—40 号。
② 乾隆十五年《澧州志林》卷十九《兵难》。
③ 吴晋锡《半生自纪》卷下。
④ 吴晋锡《半生自纪》卷下。吴氏又说:“余退而异见之言入矣。失此一机,惜也。”意思是说他离开长
沙返回永州以后,长沙道傅上瑞、监军道章旷等排挤大顺军的“异见”被何腾蛟采纳。文中说的“田、高
诸部”,高决非高一功,疑误。
⑤ 马进忠原来是明末起义军首领,绰号混十万,崇祯年间投降明政府,清英亲王阿济格追击李自成时曾在
湖北阳逻镇伪降,阿济格军东下以后,他把清将责令他运载的南征大炮火药车子抛弃江中,径自率兵西上
岳州。
① 顺治二年十一月三十日荆州总兵郑四维揭帖,见《明清史料》丙编,第六本,第五一五页。
史上从未有过战功或其他作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可靠记载②,后来的事
实证明他从未成为大顺军的领导核心,更谈不到恢复大顺政权了。大顺军内
部的缺乏足够的凝聚力,直接影响了这支颇具战斗力的队伍发挥作用。当时,
湖北清军主力已经北返,湖南明军远不是大顺军对手,完全可以以大顺军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