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门城楼。大顺军撤退时,“城中扶老携幼西奔者络绎不绝”,一些明朝
降官如龚鼎孳、涂必泓等人也自动随军西行③。这说明大顺政权在当时仍有相
当威望,城中官民对此后局势的变化尚难逆料。
清军在山海关地区作了短暂的休整,即向北京进发。四月三十日晚上,
多尔衮在蓟县获悉大顺军已经撤离北京,命令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带领
精兵火速追击,目的是进一步重创大顺军,尽量截留被大顺军运走的金银财
物。他自己率领部分兵力于五月初二日由朝阳门进入北京。当时北京城里的
官绅士民并不清楚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等情况,纷纷传说吴军杀败大顺军,
夺回明太子朱慈烺,即将送回北京即位,因此准备了皇帝的卤簿法驾出城迎
接。没想到昂然而来的是清摄政王多尔衮,许多人大吃一惊偷偷溜走,少数
官僚则将错就错地把多尔衮迎入劫后仅存的武英殿,拜倒在爱新觉罗皇室脚
下。
五月初八日,清军在庆都(今河北省望都县)城东追上大顺军。李自成
命蕲侯谷英率兵阻击,被清军击败,谷英阵亡。接着,清军又在真定(今河
北省正定县)再次获胜。大顺军在畿辅已无法立足,经井陉退入山西,留精
兵扼守固关①。追击的清军于五月十二日返回北京。
京师的再次易手,在明朝官绅中又一次造成重大的影响。大顺军进京时
绝大部分明朝官绅都报名请用,清兵占领北京后相当一批汉族官绅出于民族
隔阂不愿出仕清朝,纷纷南下。杨士聪在一封信中就说:“弟联■南来缙绅
不下百余人”;“昨闻泛海诸臣,漂没者七十余艘。乐哉诸臣,幸得免于一
留再留”②,其他先后南窜的官员为数当更多。顺治元年七月清吏部左侍郎沈
惟炳在奏疏中写道:“大清入来,规模宏大,安民和众,恩已著矣。而京官
南去不返,似怀避地之心;高人决志林藏,似多避世之举。见在列署落落晨
星,何以集事而襄泰运哉。”他建议“急行征聘,先收人望”,“此兴朝第
一急务也”③。在争取汉族缙绅势力上,清廷显然技高一筹。大顺政权的追赃
助饷,随后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权又以从逆的罪名追究南逃官绅曾经投降“闯
贼”而大兴“顺案”,都使相当一部分官绅大失所望,另寻出路。多尔衮进
① 杨士聪《甲申核真略》记此事云,“恐东兵攻城,故亟去之”。他本人也被抓去城外拆羊马墙。
② 李天根《爝火录》卷三引当时塘报。
③ 徐应芬(聋道人)《遇变纪略》。
① 边大绶《虎口余生记》。
② 《甲申核真略》附《答孙兴公书》,所谓“一留再留”是出仕大顺和清朝的一种隐晦说法。
③ 顺治元年七月吏部左侍郎沈惟炳揭帖,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第六十九页。
京初期比较谨慎,遇事多听从范文程、洪承畴等汉族官僚的建议。为了取得
汉族官绅地主的支持,他以为明帝复仇讨贼相标榜,进京后的第三天就下令:
“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①
鉴于明朝后期党争激烈,在京的明朝官僚绝大多数又投降过大顺政权,多尔
衮不失时机地广为招徕,入京之初就“大张榜示,与诸朝绅荡涤前秽”②。“令
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③。不久又
进一步明确宣布:“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
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④这就是说不管是东林一复社党人还是魏
忠贤阉党,是明朝官员还是大顺政权官员,只要归附清朝就官复原职,甚至
加官晋级。其中突出的例子如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冯铨在天启年间依附魏
忠贤,爬到大学士,崇祯初革职为民,多尔衮入京后即以书征至,委任为内
院大学士,而且因为他熟悉朝廷典故排名第一,位列范文程、刚林、祁充格、
宁完我之前。冯铨受宠若惊,请求将名次移后,多尔衮说:“国家尊贤敬客,
卿其勿让。”⑤陈名夏在大顺军进京后曾报名任职,清军入关他逃回南方,却
被南明弘光朝廷视为“从贼逆臣”,要捉拿归案,他走投无路被迫重返北京
投靠清廷,历任显官,一直做到大学士。顺治初年,清吏部向朝廷请示:周
伯达在明朝任陕西关西道,在大顺政权中任甘肃节度使;刘达原为明朝临汾
知县,大顺时期任巡按河南直指使,究竟应按明朝官级还是按大顺官级授职?
清廷决定按大顺所授较高官职录用①。陈之龙在明朝为监军道,大顺政权委任
为宁夏节度使,降清后仍任巡抚②。黄尔性在崇祯末年任明朝汉中府通判,大
顺政权授职“道员”(防御使),降清后被英亲王阿济格委任为宁夏巡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