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五、卷三十九。顺治五年八月浙闽总督陈锦奏疏,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编》第
十二页。
① 查继佐《鲁春秋》,下注:“时成功绸缪漳泉,不与建国彩通呼吸,于建宁之役益远不及左右。”
② 查继佐《鲁春秋》。
③ 顺治五年四月浙江福建总督陈锦“为捷报克复建宁仰慰圣怀事”揭帖,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
第二十三页。
④ 顺治六年正月初三日浙江福建总督陈锦揭帖,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第二十七页。
⑤ 刘中藻兵败自杀事在文献记载中有较大差异。顺治四年十一月浙江巡按秦世祯揭帖中说:刘中藻亲自率
领士卒五千名守浙江庆元,清浙江当局调总兵刘世昌、马得功等进剿,十一月初二日庆元城破,刘中藻“自
缢焚死”,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第十四页。黄宗羲《海外恸哭记》云:鲁监国四年(顺治五年)
“夏四月,虏陷福安,大学士刘中藻死之。”翁洲老民《海东逸史》卷五《刘中藻传》记:“丁亥(顺治
四年)十月,中藻率兵攻取福宁州,守之,与周鹤芝相犄角。久之,移驻福安,郑彩遂掠其地。北兵乘之
来攻。中藻善守,所杀伤数千人。己丑(顺治六年)三月,北兵乃循城十里掘濠树栅以困之,中藻不能出
战,食尽,冠带坐堂上,为文自祭,吞金屑而死。”查继佐《罪惟录》卷十二下《刘中藻传》及《鲁春秋》
均云己丑(顺治六年)四月刘中藻守福宁州,城陷,饮鸩死。
① 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五十三《黄斌卿传》。
② 《思文大纪》卷八。按,隆武帝在1646 年八月遇害,可知黄斌卿杀荆本彻在此以前。郑达《野史无文》
对忠于鲁监国的定西侯张名振、荡胡伯阮进、平西伯王朝先等部多方排挤,
引起诸将的公愤。当时,鲁监国驻于健跳所,这里只是浙江临海县濒海的一
个小地方,很难立足。鲁监国及其随从实际上经常住在船上,以防不测。即
如黄宗羲所说:“以海水为金汤,舟楫为宫殿”,“御舟稍大,名河船,其
顶即为朝房,诸臣议事在焉。落日狂涛,君臣相对,乱礁穷岛,衣冠聚谈”①,
景象是相当可怜的。1649 年(顺治六年,鲁监国四年)九月,张名振、阮进、
王朝先合谋决定以舟师护送鲁监国移驻舟山。对于鲁监国的到来,黄斌卿自
然是极不情愿。他借口自己是隆武帝封的官爵,不便接待鲁监国;又“以地
窄粮寡为辞”表示难于供养鲁监国属下官兵和他们的家属。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诉诸武力了。黄宗羲记:“朝先遂与名振、阮进合谋,上疏监国。有旨
进讨。斌卿遣将陆玮、朱玖御之,数战数败,求救于安昌王恭■、大学士张
肯堂,上章待罪:‘所不改心以事君者,有如水。’又议和于诸营曰:‘彼
此皆王臣也,兵至无妄动,候处分。’九月二十四日,胥会于海上。初皆安
堵,已而陆玮、朱玖背约出洋,阮进等疑斌卿之逃也,纵兵大掠,斫伤斌卿,
沉之水中,二女从之死。”②任光复的记载是:“己丑秋,王朝先取粮温、台,
斌卿标将黄大振得罪逃,诳朝先曰:‘将军家口及标属尽被本爵(指黄斌卿)
所钞没,以将军久假不归,有怀二心故也。某以苦谏获戾故出亡耳。’朝先
蓄恨已非一日,遂厉兵誓师揭奏斌卿逆恶罪状。王命朝先、阮进水陆并进。
名振泣谏曰:‘臣与斌卿联姻,路人所共知,今以朝先一言而加兵问罪,臣
日待罪左右,其如物议何?’俯伏不已。王因手敕和解之。朝先得敕,先致
温旨以缓其备。仲冬(十一月)二十一日,朝先兵逼斌卿舟。斌卿备香烛,
著冠服,手捧来旨大言曰:‘圣上有旨,谁敢?谁敢?’时安昌王恭■、义
阳王朝■、锦衣李向荣俱环坐。顷之,旗鼓尹明以诈禀投见,挥刃斩斌卿,
沉之舟侧。其弟孝卿及家属尚在,匍匐江滩。任颖眉差兵救之,令异入名振
府第。寻迎鲁王至舟山,以参将府作行在。”①这里列举的只是两种有代表性
的记载,在其他史籍中具体情节常有出入。就当时形势推断,张名振是这一
事件的主谋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在袭杀黄斌卿之后,黄部兵将一度出现混乱,
张名振宣布“监国之来,代唐恢复,肃鲁(虏)原部自应协力”。接着,又
以监国的名义以礼祭葬黄斌卿,优养其家属,对黄斌卿旧部加以安抚,将校
一体升赏,无分彼此。这样,终于稳定了舟山局势,使鲁监国政权有一片存
身之地。查继佐写道:“是役也,名振实忠诚,苦欲安监国,为此密计。”②
这一论断比较公允。
鲁监国在舟山站住了脚,重新整顿朝政。他派出使者敦请原隆武朝吏部
尚书张肯堂为大学士③,吴钟峦继续担任礼部尚书,孙延龄为户部尚书,朱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