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踪。司礼监太监王坤主张立即逃难,首辅丁魁楚随声附和,大学士瞿式耜
等力主镇定,也只推迟了四天。十月二十日,小朝廷终于逃往广西梧州。这
种惊惶失措的举动,对于维系广东人心自然是非常不利的。其直接恶果是续
封唐王朱聿■在广州称帝,又一次演出了朱明宗藩同室操戈的闹剧①。
当清军进入福建的时候,隆武帝的弟弟续封唐王朱聿■和其他一些藩王
乘船经海路逃到广州,本来不过是为身家性命着想,未必有觊觎大宝之心。
朱聿■的被拥立为皇帝,同桂王监国政权的举措失宜有密切关系。赣州陷落
时,广东全省还在明朝管辖之下,朱由榔领着朝臣逃往广西,在广东士人看
来无异是放弃封疆,不顾自己的死活。南明官僚的内部矛盾又因桂监国政权
处置不当而激化。原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奉命援救赣州,踟蹰不进,从南雄
退回广州。他得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监国时,也想参预拥立之列,依旧做大
学士。可是,首辅丁魁楚却惟恐苏观生以原任大学士的身分入阁将影响自己
揽权;大学士吕大器又从资历的偏见出发,认为苏观生不是科举出身,不具
备入阁资格。因此,对苏观生的附名拥戴置之不理。苏观生自觉扫兴,知道
在朱由榔政权中不会受重视。但在桂王监国之初,他仍然不甘寂寞,想出了
出奇制胜的策略,一是派兵部职方司主事陈邦彦前往梧州劝进,请朱由榔以
临时性的监国正式称帝①;二是请移跸广州,使朝廷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十
月二十九日,唐王朱聿■同邓王、周王、益王、辽王乘船由总兵林察护送到
广州②。苏观生等人觉得与其乞怜于桂藩,不如干脆另起炉灶,援引兄终弟及
之义拥立唐藩。
十一月初二日,苏观生同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等奉请朱聿■
监国,并且抢在朱由榔之前,在同月初五日正式称帝①,改明年为绍武元年。
尽管朱聿■的政权在这年十二月即被清军摧毁,绍武年号从来没有使用过②,
在南明史上仍习惯称之为绍武政权。
十一月初八日,朱聿■在广州即位的消息传到梧州,朱由榔和廷臣丁魁
楚等人大吃一惊,连夜召见广州派来的使者陈邦彦。陈匆匆登上监国乘坐的
① 何是非《风倒梧桐记》卷一云:“内外局惟魁楚主裁。端溪隔羊城省会止四百里,拥立时嫉凌烟列名多
人,无一函商及三司各属,既立后不复颁新天子诏,惟鬻是谋。时羊城左藩顾元镜耻不与策戴勋,适隆武
阁臣何吾驺、苏观生从闽逃归,亦遂立隆武弟为皇帝。”瞿式耜在十月十六日反对移跸梧州时也申说:“且
东人未附,东饷未来,骤焉一行,后必滋悔。”见《瞿式耜集》卷三,书牍,《丁亥正月昭江道中寄》。
① 屈大均《翁山佚文辑》卷上《顺德给事岩野陈公传》。
② 朱聿■隆武二年十一月敕谕张家玉云:“朕同邓、周、益、辽航海来粤,访寻上皇驻跸之地。有全粤臣
民因监国之御弟,推名分以立君。”转引自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卷十九,第八八○页。
① 钱秉镫《所知录》卷二记:“于十月二十九日拥唐王入广州城,以十一月初二日监国;初五日即位,改
元绍武。”瞿式耜在《丁亥正月昭江道中寄》信中说:“竟以十月廿九日拥之入广城,初二日且登大位,
改元绍武矣。”见《瞿式耜集》卷三,以监国日作即位日,时间稍有差误。钱秉镫所记得自后来随李成栋
反正诸官之口,较为准确。黄宗羲《行朝录》卷二《绍武之立》云唐王于十一月朔(初一日)监国,初五
日即位;监国日误。
② 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记有永历年间刻本张家玉撰《名山集》,内收朱聿■隆武二年十一月、十二
月敕谕,证明唐王在粤虽已监国、称帝,但仍沿用隆武年号。本书作者未见此刻本,附记于此。
龙舟,灯火辉映下见朱由榔居中端坐,太妃垂帘于后,丁魁楚侍立一旁。朱
由榔开门见山地说:“闻四王至广州,甚喜。然孤既监国矣,辅臣观生既具
启入朝矣,彼胡为者?”陈邦彦并不知道广州政局的突然变化,回答说可能
是民间的讹传。丁魁楚告诉他,广州称帝的事已确凿无疑。朱由榔接口道:
“今非战则和,二者安出?”邦彦建议“速返肇庆,正大位以属人心”,让
绍武政权“代吾受虏,从而乘其蔽”,不要主动进兵广州③。十一日晚,朱由
榔又召见陕西道御史连城壁,问道:“先生自肇庆来,知广州事否?”连城
壁回答:“臣本月初四日离肇庆,未有所闻。至德庆有传说者,臣亦不信。
殿下监国,苏观生有表笺来贺,差监纪推官陈邦彦,殿下加以科衔,特旨召
用观生及广州诸旧臣,黄士俊、陈子壮、黄(王)应华、关捷先等皆奉旨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