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A7—75 号。
④ 华夏《过宜言》卷一,《两番对簿语略》。
① 华夏《过宜言》卷一,《两番对簿语略》。
② 华夏《过宜言》卷一,《两番对簿语略》。
③ 自称与华夏有生死之交的“东海礐樵”撰《过宜先生华公状略》,张孔式《过宜先生华公传》,均见《过
宜言》附录。“藿食”指食无肉的普通百姓,与“肉食者”贵族对称,见刘向《说苑》。
拿入狱④。审讯过程中,谢三宾丑态毕露,华夏记载:“先讯谢,谢频叩地,
称述清功德及表已向推诚,靡敢失此生节至意。颂直指(即巡按御史)万年
德音,介福启后,备诸乞怜态。且曰:‘治民若有异心,未敢出两次首也。’”
①尽管孙枝秀事先暗中派人告诉华夏说:“谢氏汝冤家,可力引之,当为汝报
仇。”他却在公堂审讯时义正词严地说:“谢三宾最为宁郡人不齿,甲申之
变,犹居乡也;弘光皇帝蒙尘,彼竟降虏。迨钱刑部(肃乐)起义,王武宁
(之仁)执词问谢罪,彼愿督饷自赎。监国幸越,不次入东阁,惟问暮夜金,
即用千金买美姬行乐耳。坐陷钱塘,急切奔降,而大刊揭帖告当事,明归心
大清赤忱。是一反复小人,行同狗彘也。此好事,岂有他分?惜与他同狱,
未免抱愧耳。”②谢三宾听说华夏斥责自己是猪狗一般的小人决不会参加殉明
抗清的“好事”,不禁连连叩头称:“长者,长者!”③由于主谋华夏耻与谢
三宾为伍,谢氏方能脱狱,正如华夏戊子(顺治五年)正月狱中《与林霞举
书》中所说:“弟惜与三宾同禁数日,至今其座觉污之。谁知三宾竟以弟得
生,为之一叹”④
宁波诸君子“翻城”之役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大官僚地主为保全巧取豪
夺积累起来的巨额资产在政治上表现的鲜廉寡耻,真所谓“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当审讯华夏时,问曰:“无乡绅预谋邪?”华夏回答道:“悲夫,
何言之苦也!大明无乡绅久矣。即有亦膏腴洁衣,多买田产为子孙计耳。否
则拥姬妾傲物取快一时,如与大明结没世不可解之仇矣。安得乡绅?只苦这
几个秀才为着明伦堂三字丹心耿耿,刻不能昧。一戴纱帽,狼心狗行,无复
人理。”①这一番激烈陈词虽主要针对谢三宾而发,却揭露了明清易代之际多
数大官僚地主的政治动向。大抵家资愈厚者,身家之念愈重,故国之思愈薄。
可见,“乡绅”一词并不能准确地说明曾经出仕明朝的官僚的政治态度,也
不能与“绅衿”等同。
④ 《过宜言》附录《镇海县志》人物传《华夏传》。
① 华夏《过宜言》卷一《两番对簿语略》;同卷廿四日《与林霞举书》亦云:“初九日院审、道审时,谢
三宾之摇尾乞生,万分狼狈。”
② 华夏《过宜言》卷一《两番对簿语略》。
③ 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华氏忠烈合状》;李聿求《鲁之春秋》卷十六《华夏传》。
④ 《过宜言》卷一。
① 《过宜言》卷一《两番对簿语略》。
第三节 王光泰兄弟在襄阳、郧阳反清
王光恩、王光泰、王昌②三兄弟原来都曾参加明末农民起义,王光恩在义
军中绰号关索,颇有点名气。崇祯后期王光恩接受明朝招抚,所部改编为官
军,固守郧阳。李自成义军在1643 年和1644 年多次进攻该城,都未能攻克。
1645 年清军追击大顺军进至郧阳时,他跟随明朝委任的郧阳抚院徐起元投降
了清朝,被委任为襄阳总兵。1647 年四月,王光恩因为同清朝委任的郧阳抚
院潘士良闹摩擦,被诬陷逮捕押往北京。①清政府调总兵杨文富署理总兵,漆
尚友任右营副将,企图改编这支部队。王光恩的弟弟王光泰(又名王二)、
王昌(又名王三)知道来者不善,就在四月二十九日率领部下兵将七八千人
反清,杀杨文富、漆尚友、分巡下荆南道甘文奎、襄阳知府杨矿、推官李实
发、襄阳知县潘朝佑。五月初三日,率部转至郧阳地区,杀清朝分守下荆南
道刘开文、郧阳知府董有声、同知刘璇、推官孙阳声、郧县知县赵丕承、竹
山知县童士勤、保康知县薛溥、郧阳行都司表捷等①。他们一面派使者前往湖
南向明督师阁部何腾蛟报告反清经过;一面向附近地区散发谕帖劄付,“妄
称永历年号,笼络民心”②,檄文中自称“奋勇兴师,广罗英雄,劻扶帝业”
③。永历朝廷派兵部职方司官员封王光泰为“钦命提督郧襄等处联络秦豫一带
义镇、挂镇武将军印、镇武伯”④,授王昌为郧襄总兵,李世英为河南总兵⑤。
清廷在刚刚得到王光泰等起兵消息时,曾经力图挽回,把王光恩释放,不久
② 《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二、三十三,王光泰均误书为王光代,王昌讹为王成。按,王光恩的两个弟弟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