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吴三桂、李国翰会同汉羌总兵张天福、兴安镇游击盛嘉定各路兵
马赶到咸阳,清陕西巡抚黄尔性、驻防西安满军首领吏部侍郎哈哈木亲往咸
阳会商进剿事宜,决定兵分三路,一由黄龙山,一由澄城县,一由同官县,
预定在洛州、鄜州(今富县)地区截剿⑤。谁知王永强兵进展迅速,三月二十
一日即已到达蒲城,除派出部分兵马入城防守外,王军主力西进,有进攻西
安的意图。这时吴三桂等已北行至宜君,得到消息连夜赶回富平县。二十三
日,双方相遇于流曲镇以北美原。王永强列阵大战,因兵力不敌,被清军击
败①,王永强阵亡②。清军乘胜移攻蒲城,城中居民固守,到四月初五日被清
军攻破,“遂屠之,杀戮万余人,匕筋无遗”③。
同王永强一道起兵的神木人高友才部在王永强南下时仍据守府谷。顺治
六年八月,吴三桂领兵包围府谷,直到次年十一月,县城才被攻克,高友才
投河自尽④。
⑤ 道光二十七年《吴堡县志》人才部,武选附。
① 《清史列传》卷八十《姜瓖传》。按,《爝火录》卷十九记载这件事比较详细。但说“王永强自立为延
绥大元帅”,王正志讹为王志,沈文华讹为沈朝华。
② 顺治九年三月延绥巡抚董宗圣揭帖,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三本,第二九一页。
③ 乾隆五十年《绥德直隶州志》卷三《纪事》云:“康熙(应为顺治)六年二月,神木贼高友才、延安参
将王永强反,延绥州县俱陷。”道光二十一年《榆林府志》卷九《纪事志·历代纪事》记:“六年,延绥
叛将王永强拥神木贼高友才等作乱,袭陷榆林。”
④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四。
⑤ 顺治六年三月十八日陕西巡抚黄尔性“为大兵已到、恢剿在即、恭报上闻,以慰圣怀事”揭帖,见《明
清档案》第十册,A10—51 号。
① 顺治六年三月陕西巡按卢传“为飞报第二次大捷事”揭帖,见《明清档案》第十册, A10—61 号。
② 顺治九年三月初七日延绥巡抚董宗圣“为恭报查明延属失守文武官员情形仰祈圣鉴敕部分别议处事”题
本,见《明清档案》第十四册,A14—33 号,同件揭帖为A14—58 号。
③ 康熙五年《蒲城县志》卷二《祥异·屠城》。
④ 道光二十一年《榆林府志》卷九《纪事志·历代纪事》。
第四节 甘肃回民米喇印、丁国栋为首的抗清运动
1648 年(顺治五年)三月,甘肃回族将领米喇印⑤、丁国栋等发动反清
起义①,连克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肃州(今酒泉),清朝甘肃
巡抚张文衡、甘肃总兵刘良臣、凉州副总兵毛镔、肃州副总兵潘云腾、甘凉
道林维造、西宁道张鹏翼等都被擒杀。接着引兵东进,攻破兰州,杀同知赵
冲学、知县赵翀;连克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附近)、
岷州(今岷县),围攻巩昌府(府治在今甘肃陇西),义军声势大振。清“庄
浪道范芝失印、失城,潜藏山穴”,肃州道等官下落不明②。清政府在甘肃的
统治几乎全部瓦解。义军乘胜南下青海,进攻大通,“威胁湟中”(今西宁
市),被清军击退③。参加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反清运动的回族百姓很多,
史载:“临洮、兰、岷、洮、河诸回皆叛应,连陷郡邑”④,反映了甘肃等地
的回民对清廷的暴虐统治严重不满。米喇印、丁国栋起兵的时候,“拥立伪
延长王朱识■,煽惑人心”①;尽管朱识■不久就被清军擒杀,却表明甘肃的
反清运动也是以恢复明朝为号召的。从清方奏报文书中还可以看出参加米喇
印、丁国栋起义的有不少汉族百姓,因此,不能归结为单纯的回民起义,而
是全国抗清浪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清廷得报后,在这年(1648)四月派固山贝子吞齐(即屯齐)为平西大
将军,同固山额真韩岱(即汉岱)领兵前往甘肃征剿②。陕西总督孟乔芳“恐
道远劳师糜饷,密疏止之”③,吞齐、韩岱的军队后来留在山西大同归英亲王
阿济格指挥④。孟乔芳调部将马宁与驻防西安满军户部侍郎额塞(即额色)统
兵进剿。闰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攻克洮州。二十四日,满、汉兵会集兰州,大
⑤ 据顺治三年正月清陕西甘肃总兵刘有实揭帖,甘镇“明时旧设有义勇前锋一营,尽皆土著■(回)兵。
即以土官■■(回回)都督米喇印统领,其兵马粮刍且系自备,是以向来抚镇递相劄委参将职衔。..喇
印胸怀寸赤,勇冠三军,且系世袭土官,亦非劄委流职可比”,可知米喇印是甘州世袭土官,由明、清朝
廷授予武职官衔。
① 米喇印等人的起兵反清据乾隆四十四年《甘州府志》卷三记载是因为巡道林某(当即林维造)是明朝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