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下令忠贞营于十一月十六日放弃即将攻克的长沙,怅怅然带兵东进。当时
亲见其事的汪辉记载:“何公自至湘,将一只虎十三家调往江西,马进忠调
下湘潭。”②长沙城里的清军逃脱了覆没之灾,趁解围的机会四出抢粮,加固
城守。何腾蛟拼凑的杂牌官军战斗力既不强,又调度不灵,大部距长沙尚远,
以致坐失事机。如果何腾蛟稍有大臣度量,以国事为重,决不至于出此下策。
当时的形势很明显,李赤心军拿下长沙只是指顾之间的事,一旦攻克省会,
湖南一省将迅速底定,南明不仅将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而且趁屡胜的兵威东
救江西,北取入湘门户岳州,整个战局将大为改观③。
② 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二《堵胤锡始末》。
③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同书卷二也说:“督师何腾蛟入衡州,留胡一青镇守,遂下湘潭。与堵胤锡
议:胤锡统忠贞援江,腾蛟统马进忠及滇营、督标等恢星沙。”
①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
② 汪辉《湘上痴脱离实录》,见《希青亭集》。
③ 南明史籍的作者常出于偏见,把湖南战役失败的责任推到忠贞营身上,为何腾蛟开脱罪责。如钱秉镫《藏
山阁诗存》卷十《行朝集·悲湘潭》题下注云:“督师何公腾蛟围长沙,垂破;忠贞营兵至,一时溃散。
公不去,驻于湘潭,被执死之。”完全是颠倒黑白。
第三节 济尔哈朗进军湖南与何腾蛟被俘杀
何腾蛟下令把围攻长沙的忠贞营调走以后,自以为可以让自己节制的勋
镇拿下长沙,攫取首功。然而,他情报不明,不知道清廷所派济尔哈朗统率
的满、汉大军正在向湖南推进。清廷接到湖广总督、巡抚、巡按诸臣连续告
急的奏疏①,于1648 年(顺治五年)九月十一日决定任命郑亲王济尔哈朗为
定远大将军,“统兵讨湖广逆贼李锦”②。十月,济尔哈朗军行至山东曹县,
参与镇压该地的农民反抗;十二月在湖北安陆府喂马③,休养士卒,准备大举
入湘。何腾蛟对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加以指挥无能,在忠贞营于十一月十
六日撤离长沙后,始终没有组织成一支进攻长沙的兵力。1649 年(顺治六年)
正月,济尔哈朗大军进入湖南,何腾蛟部下诸将如惊弓之鸟,纷纷拉起队伍
就跑。何腾蛟身边只有马进忠部少数兵力,自知难以迎敌。他在无可奈何之
时,给永历朝廷上疏奏称:“湖南千里一空,前恢复诸城一旦尽弃,引罪自
劾。”①何腾蛟原疏未保存下来,但从南明人士的记载里可以推测他的“引罪
自劾”肯定隐瞒了自己把忠贞营调走招致全局败坏的真象,许多南明官绅又
同何腾蛟、瞿式耜沆瀣一气,对原大顺军改编而成的忠贞营怀有很深的偏见,
因此把这段历史描绘得混乱不堪,全部责任都推到忠贞营和节制该营的堵胤
锡头上。例如,堵胤锡邀请忠贞营入湘,李赤心、高必正应命率部于九月间
到达常德,十月二十一日由常德南下;何腾蛟在十一月间给瞿式耜的塘报中
还说“本阁部不以恢长为喜,而以忠贞来附为喜”;同年十二月初一日瞿式
耜转奏后奉圣旨还说:“今长、湘凯闻,李赤心、高必正等雄冠诸军;制辅
堵胤锡联属各部,以成大捷,朕心嘉悦。”②可是,到了王夫之等人的笔下,
就变成堵胤锡招忠贞营参加湖南会战仿佛是一种阴谋,李、高兵进至常德百
里外时堵胤锡才写信通知马进忠,“进忠大惊,疑忠贞营之众旦夕即并己,
立命焚廨舍庾积,掠百姓,拔营南走,..进忠去常德,王进才、牛万财不
知所出,遂约刘体淳(纯)、张光翠同走衡、宝间。忠贞营至常德,已赤土
无茎草,不能留,即尾进忠后,自宁乡趋湘潭。马蛟麟徐出收常德,湖北复
陷。诸军猬集于湘,高必正遣偏师攻长沙,以谢胤锡,不克,亦退湘、衡间,
互相疑掣,转掠千里,胤锡无以制之。腾蛟泛轻舸至湘潭,乃与胤锡议,以
南昌求援甚急,胤锡督忠贞营渡湘而东走醴、攸,往援江。而忠贞营徘徊茶、
攸间,殊无行意。湘潭陷,腾蛟败没,忠贞营奔衡州走郴,为入粤计。胤锡
不能令也”①。这完全不符合事实。李赤心、高必正率忠贞营入湘作战,本来
① 顺治五年闰四月湖北巡按王守履揭帖中说:“尤可虑者,目今王、马、袁、堵诸逆,假以复明为名,狂
逞于荆岳之上;金贼、土寇蹂躏于蕲黄之下,而三王有班师回京之声息。..真危急存亡之秋矣。镇、道
诸臣日日请兵请救,大声疾呼,急如星火。..职谨会同督臣罗绣锦、抚臣高士俊、治臣赵兆麟合词具题,
伏乞圣鉴,敕部速议施行。”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三本,第二二七页。
② 《清世祖实录》卷四十。李锦即李过,隆武帝改其名为李赤心。清廷命将出师以李锦为主要对手,而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