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时任礼科给事中。在永历朝廷中任工科左给事中,与留守桂林大学士瞿式
耜关系密切。后来同袁彭年等结为一党,攻击异己不遗余力。例如在《驳何
吾驺疏》中痛斥何吾驺、黄士俊在佟养甲占领广东期间未能死节:“黄士俊
在佟虏坐中见先臣子壮极刑,四十三年状元及第,而不早死真不幸耳。后与
吾驺携手同来,为国贼乎?..若叩头养甲,满口老爷,则吾驺之礼义逊让
也。臣为太祖高皇帝而骂之,何体面之有?”③真是正气凛然,大有与一切软
骨头不共戴天之势。可是,对于真正投降了清朝出任官职的袁彭年,金堡不
仅不置一词,反而引为知己。究其用心,不过是因为何吾驺、黄士俊早在崇
祯年间即已入阁为大学士,必须找个题目大做文章,力攻而去,自己的小集
团方可放心揽权。桂林失守后,金堡当了和尚,但他并不像熊开元、方以智
那样淡泊明志,而是出入于清朝达官显贵之门,为尚可喜树碑立传的《平南
王元功垂范》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蒙正发逃归故里后,写了一本《三湘从事录》,在南明史籍中颇受重视。
许多人以为他以当事人记载当时事比较可信,加以后来名声颇大的王夫之给
他写了墓志铭,更抬高了这本小册子的地位。王夫之的学术成就不在本书讨
论之列,但他的政治态度和经历与蒙正发颇为类似,其立论的客观性大可怀
疑。只要把蒙正发的《三湘从事录》、王夫之为蒙氏所撰墓志铭同史实核对
一下,就可以看出蒙正发不仅不像王夫之所说是位“力持纲纪,清冒滥,劾
功罪,裁凌躐”,整顿朝政的正人君子;刚好相反,他自己正是一个不顾纲
纪,多方冒滥,混淆功罪,凌躐成性的卑污小人。蒙正发原是湖北崇阳县一
名贡生,清军占领该地后,他志不忘明(这点应予肯定),逃入湖南平江、
长沙,投奔何腾蛟,何以劄付授予推官职衔充任章旷(时以太仆寺少卿衔任
监军,后任监军道、恢剿巡抚)的参军,不过是章旷手下的幕僚而已。章旷
在用兵上一无所长,召募了一批湖南等地的土兵作嫡系,从未打过一次胜仗。
岳州南面的新墙之役,是明清之间一次很小的对抗,章旷兵败,只是在潼溪
草》有作于顺治十年的《袁特丘移寓佛山喜赋》等诗,可知他在尚可喜、耿继茂占领广东后,在广东佛山
等地还住了好几年,并没有立即“归里”。
④ 钱秉镫《所知录》卷四。
① 《永历实录》卷二十一《丁时魁传》。
② 《永历实录》卷二十一,《南疆逸史》卷二十八都说金堡是仁和人;瞿式耜《戊子十月既望,新兴焦侯
邀游虞帝祠,金黄门首唱佳咏,依韵和之》诗内注云:“予与道隐俱常熟人。”见《瞿式耜集》第二一八
页。
③ 金堡《岭海焚余》卷中。
用鸟枪伏击了少量清军,这在明清双方都是不值一提的小规模接触(明军既
未攻克岳州重镇,清兵也未南下),蒙正发在《三湘从事录》中自我吹嘘也
不过连用了两个“仆尸数百”;到了王夫之笔下竟成了蒙正发“督南将覃裕
春等大战于潼溪,以八千人破数万之铁骑,斩馘无算。自南渡来无敢战者,
战而胜自潼溪始。皆君亲冲锋镝,誓死不退之力也”①。真可说是妙笔生花了。
其次,蒙正发出身很低,章旷为提高他的地位,让他去参加隆武朝所开湖南
乡试,中式成为举人,这在明朝官场上重进士轻举人的习俗中本不算多大一
回事,问题是在衡州举行的这场乡试的主考为崇祯十三年进士、巡按御史杨
乔然,监临是同年进士、郴桂道吴晋锡。蒙正发早已觊觎患病的章旷恢剿巡
抚职务,章旷死后,何腾蛟题请吴晋锡继任恢抚。蒙正发恨之入骨,竟然在
自己的记载中把监临说成是严起恒。科举时代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蒙正发的
移花接木不过表明他为了功名利禄不惜出卖老师罢了。第三,吴晋锡继任巡
抚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他是崇祯朝进士,历任永州推官等职,弘光时期湖
广巡按黄澍到南京朝见,多方活动,建议何腾蛟由巡抚升任总督,自己接任
巡抚,巡按一职即拟由永州司李吴晋锡担任①。何腾蛟任总督后,上疏推荐傅
上瑞为长沙道、章旷为监军道、吴晋锡为辰沅道,由于马士英从中作梗,吴
晋锡的任命未被批准②;隆武时几经周折才被任为按察司副使郴桂道,职位和
章旷基本相等,而当时蒙正发还是一名贡生。章旷病死时把敕印交给他看管,
这是官场中常见的事,蒙正发在著作中故意大肆渲染章旷的意思是让他接任
巡抚。这真是奇谈,且不说永历朝廷对蒙正发看不上眼,章旷的遗疏里也只
字没有提到他,更说不上有推荐他继任之意。恢抚出缺时正值清孔有德、耿
仲明、尚可喜三王大军入湘,明军一溃千里之时,吴晋锡于八月二十三日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